所属合集
注释
曹邺《长城下》首联“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远水尚且流归大壑,征人当然免不了思念家乡。合:应当)以“征人忆乡”与“远水归壑”类比,烘托远戍的征人强烈的思乡情感,引起读者的联想。
序
《长城下》是七言律诗,唐朝诗人曹邺的作品之一。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壑 (hè):深谷,山沟。
- 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 盈袖血:形容极度悲伤,泪水如血。
- 满头霜:比喻白发,形容年老或忧愁。
- 楚国:古国名,这里泛指南方地区。
- 衡门:指简陋的房屋,这里可能指边疆的住所。
- 海荒:指边远荒凉的地方。
- 燕羽:燕子的羽毛,这里比喻归家的希望。
- 雕梁:雕花的屋梁,指华丽的家。
翻译
远去的水最终归入深谷,出征的军人无不思念家乡。 泪水多得仿佛要染红衣袖,吟诗苦涩,白发如霜满头。 楚地的波浪似乎与天相连,简陋的边疆住所直达荒凉的海边。 何时才能长出燕子的羽毛,得以时常接近那雕花的屋梁。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和边疆生活的艰辛。诗中,“远水犹归壑”与“征人合忆乡”形成对比,前者自然界的规律与后者人心的渴望相互映照。后两句通过“盈袖血”和“满头霜”的生动描绘,强化了征人的悲苦与老态。末句以燕羽和雕梁作比,寄寓了对归家生活的深切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典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