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石寺留别成公

槲叶萧萧带苇风,寺前归客别支公。 三秋岸雪花初白,一夜林霜叶尽红。 山叠楚天云压塞,浪遥吴苑水连空。 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偈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槲叶:槲树的叶子。槲(hú)。
  • 萧萧:形容风吹叶子的声音。
  • 苇风:芦苇间的风。
  • 支公:指高僧,这里指成公。
  • 三秋: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 岸雪:岸边的雪。
  • 吴苑:指吴地的园林。
  • 旅榜:旅行的船。榜(bǎng)。
  • 松窗:松木做的窗户,这里指僧房。
  • 半偈:指佛经中的半句偈语,这里指与成公共同参禅的时光。偈(jì)。

翻译

槲树的叶子在芦苇间的风中萧萧作响,我在寺前告别了高僧成公。秋天的第三个月,岸边的雪花初现白色,一夜之间,林中的霜使得叶子全部变红。山峦叠嶂,楚地的天空被云层压得低沉,波浪遥遥,吴地的园林水景与天空相连。我乘坐的旅行船频频回首,再也找不到与成公在松窗下共参半句偈语的时光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温庭筠在盘石寺与成公告别的情景。诗中通过槲叶、苇风、岸雪、林霜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又美丽的秋日氛围。后两句通过对楚天云压、吴苑水连的描写,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色,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与成公共同参禅时光的怀念,以及离别后的无尽思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温庭筠诗歌的独特魅力。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3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