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谒先师赵文懿公祠像溪山如昨池台已非后死谓何忾然永叹
漫游重问旧津梁,犹忆抠衣晚沐堂。
绕足数声云外磬,低头一瓣袖中香。
曾携紫橐辞金马,故觅丹丘访石羊。
为问当年桃李客,至今谁复咏甘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恭谒:恭敬地拜访。
- 先师:对已故老师的尊称。
- 赵文懿公:人名,可能是诗人的老师或尊敬的学者。
- 祠像:供奉的画像或雕像。
- 溪山:溪流和山峦,指自然景观。
- 池台:池塘和亭台,指人工建筑。
- 后死:指诗人自己,相对于先师而言。
- 忾然:感慨的样子。
- 永叹:长叹。
- 漫游:随意游走。
- 津梁:渡口和桥梁,比喻引路人或重要的事物。
- 抠衣:整理衣襟,表示恭敬。
- 晚沐堂:晚上洗浴的地方,这里可能指学堂或老师的居所。
- 磬: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 紫橐:紫色的袋子,象征文人的书袋。
- 金马:金马门,指朝廷。
- 丹丘:神话中的仙山。
- 石羊:石雕的羊,可能指祠堂中的装饰。
- 桃李客:指学生或追随者。
- 甘棠:《诗经》中的一篇,常用来比喻美好的政绩或教育成果。
翻译
我恭敬地拜访了先师赵文懿公的祠堂和画像,溪流和山峦依旧如昔,但池塘和亭台已不复存在。我作为后来者,感慨万分,长叹不已。
我随意游走,再次询问过去的渡口和桥梁,依然记得当年整理衣襟,晚上在学堂的情景。四周传来几声云外的磬声,我低头闻到袖中的一瓣香。
曾经带着紫色的书袋离开朝廷,现在寻找仙山,拜访石羊。我想问问那些桃李满天下的学生,至今还有谁在歌颂那美好的教育成果。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已故老师的深深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诗人回忆起与老师相关的往事,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和对教育成果的赞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师恩的感念和对过去的留恋。
张萱的其他作品
- 《 伏日招同李黄陈三广文汎集改席恰受航对月 》 —— [ 明 ] 张萱
- 《 清明日东还宿黄木湾 》 —— [ 明 ] 张萱
- 《 奉和太史瀔阳赵老师游罗浮诗六章宿冲虚观 》 —— [ 明 ] 张萱
- 《 赠冯慕冈华省衷何玉岘南还 》 —— [ 明 ] 张萱
- 《 区季方司徒以咏梅八绝索和次来韵赋答 》 —— [ 明 ] 张萱
- 《 送韩伯声令宣化 》 —— [ 明 ] 张萱
- 《 甲寅春兴十章 》 —— [ 明 ] 张萱
- 《 宝安旧令姑苏李子木侍御读礼里居远贶书币见索拙刻复为张天如太史杨维斗解元绍介亦索拙刻即以拙刻耑力各致之赋此驰谢 》 —— [ 明 ] 张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