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刘觐国:人名,诗中的观察使。
- 观察: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地方。
- 于役:指因公外出。
- 先贶:先前的赠礼。
- 见讯:得到消息。
- 雁影萍踪:比喻行踪不定,如雁飞萍漂。
- 岐路:分岔的道路,比喻人生的选择。
- 画戟:古代兵器,此处指武官。
- 諠驱弩:喧闹地驱使弓弩,形容军队的忙碌。
- 绨袍:粗布袍,指简朴的生活。
- 损俸钱:减少俸禄。
-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 湘汉主:指刘觐国,因其可能管辖湘汉地区。
- 桃源:比喻理想中的乐土。
翻译
分别之后,我竟忘了是哪一年,你的身影如雁飞萍漂,思绪渺茫。 人生的岔路上,风尘满天,人间的温暖与冷漠随着岁月变迁。 惊讶地看到武官忙碌地驱使弓弩,更怀念你简朴的生活,甚至减少了自己的俸禄。 请问作为湘汉地区的管理者,你是否曾有一次,像寻找桃源那样,回过一次船?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刘觐国的思念与关切。诗中,“雁影萍踪”形象地描绘了友人漂泊不定的生涯,而“岐路风尘”则反映了世事的沧桑与变迁。后两句通过对友人公务繁忙与生活简朴的描写,展现了对其深深的敬意与怀念。结尾的“桃源曾否一回船”则寄寓了诗人对友人是否能找到心灵归宿的深切关怀。
张萱的其他作品
- 《 夏四月九日社集李将军园亭得栖字二十四韵 》 —— [ 明 ] 张萱
- 《 双寿诗为碧月老人八十有一赋 》 —— [ 明 ] 张萱
- 《 园居六十章 》 —— [ 明 ] 张萱
- 《 邓太素守连州一岁辄以忤当事求去余适入五羊与孙子真载酒过之得秋字 》 —— [ 明 ] 张萱
- 《 戊午夏五月六日过访邓玄度如水居偕陈仪翔留酌用玄度韵赋谢 》 —— [ 明 ] 张萱
- 《 暮春望湖楼宴谢诸缙绅潘隆宇先生不至以诗见投用来韵却答 》 —— [ 明 ] 张萱
- 《 题沈启南雄鸡图 》 —— [ 明 ] 张萱
- 《 丁卯仲春入五羊黄元卿陈太素两国学招集太素海上亭时太素欲为余决东官卜筑之策 》 —— [ 明 ] 张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