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次同年黄韦轩游南岳不果韵

远携书剑渡三湘,路上寒冲过雨忙。 祇为简书趋粤峤,顿令山色负衡阳。 祝融尚未登峰碧,岣嵝无由见字苍。 回雁遥看乡信断,枫林鸟影落寒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途中次:在旅途中停留。
  • 同年:同一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
  • 黄韦轩:人名,诗人的同年。
  • 游南岳不果韵:未能成功游览南岳(衡山),按照一定的韵脚作诗。
  • 书剑:书籍和剑,象征文武双全。
  • 三湘:指湖南,湘江流域的泛称。
  • 简书:官方文书,这里指公务。
  • 粤峤:指广东一带的山地。
  • 祝融:衡山的最高峰,也是南岳的别称。
  • 岣嵝:衡山七十二峰之一,传说中有禹王碑。
  • 回雁:传说中雁南飞至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 乡信:家书,家乡的消息。

翻译

我带着书和剑远渡三湘,路途中因雨而匆忙赶路。 只为公务前往广东的山地,却让衡阳的山色辜负了我的期待。 祝融峰还未登上,岣嵝峰上的禹王碑也无缘得见。 远望回雁峰,家乡的消息断绝,枫林中的鸟影落在寒冷的池塘上。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因公务而未能游览南岳的遗憾。诗中,“书剑”象征着诗人的文武双全,而“三湘”、“粤峤”则描绘了旅途的遥远与艰辛。诗人对未能登顶祝融峰和见到岣嵝峰上的禹王碑感到惋惜,同时“回雁”和“乡信”的意象增添了思乡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家乡的思念。

张子翼

张子翼,字汝临,号事轩。琼山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六)亚魁。授武昌县教谕,升广西陆川知县。在任五年,祀名宦。归田后闭门课子,与海瑞、王弘诲诗简往来,传为韵事。有《事轩摘稿》。《海南丛书》第五册有传。张子翼诗,以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海口海南书局印行之《海南丛书》第五册《张事轩摘稿》为底本,校以明陈是集《溟南诗选》所录张子翼诗。 ► 1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