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燧 (suì):古代取火的器具。
- 司烜 (sī huǐ):古代掌管火种的官职。
- 炬 (jù):火把。
- 擎 (qíng):举,托。
- 金跋 (jīn bá):金色的火炬底座。
- 锦鞯 (jǐn jiān):华美的鞍垫。
- 炎 (yán):热,这里指权势。
- 五侯 (wǔ hóu):指权贵。
- 披图 (pī tú):展开图画。
- 帝泽 (dì zé):皇帝的恩泽。
- 嘘 (xū):吹气。
- 冷烬 (lěng jìn):冷却的灰烬。
翻译
这美好的事迹留下了芬芳的痕迹,春日的光辉映照在精美的玉笺上。 取火的燧石随着掌火官的更替而改变,烛光则传承自汉宫。 排列的火把举着金色的底座,繁星般的光芒照耀着华丽的鞍垫。 火禁三日之后,权势的热度却先在五侯之间升起。 放眼望去,恩泽的光辉满溢,展开图画,皇帝的恩泽特别偏爱。 不知何时能吹起冷却的灰烬,也希望能在这图中燃起。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汉宫传烛的场景,展现了春日的美好与皇家的繁华。诗中“燧从司烜改,烛自汉宫传”巧妙地将古代的火种传承与汉宫的烛光联系起来,寓意着文化的传承与皇权的象征。后句“炎却五侯先”则暗指权势的炙热与不平等,而“披图帝泽偏”则表达了皇帝恩泽的偏爱与期望。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历史的风貌,又隐含了对权力的批判与对公平的向往。
张萱的其他作品
- 《 梁翼明广文以诗见寿用来韵却答 》 —— [ 明 ] 张萱
- 《 过亡友韩伯举拊缶亭故址抚今追昔得诗六章敢曰招魂亦以当泣 其二 》 —— [ 明 ] 张萱
- 《 归兴诗 其二十一 》 —— [ 明 ] 张萱
- 《 题杨不弃仿倪云林山水 》 —— [ 明 ] 张萱
- 《 暮春同郭善伯塾师谢孟忠外侄入郡 》 —— [ 明 ] 张萱
- 《 胡忠父先生归自五羊不获省试辄有江湖之想作此奉讯 》 —— [ 明 ] 张萱
- 《 八月十五夜儿辈试毕宿浮翠堂家宴对月 》 —— [ 明 ] 张萱
- 《 苦雨 》 —— [ 明 ] 张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