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邓尚虎冬至日有怀且订春游之作次韵

节随葭管动飞灰,山阁阳生淑气回。 乍见疏林霜叶落,忽惊大埔雪花催。 阳春有脚人应爽,残腊无情节独回。 屡拟跨驴同踏雪,只嫌梅信未曾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葭管:古代用来测定节气的器具,以葭莩(芦苇茎中的薄膜)的灰烬置于律管中,节气一到,灰即飞出。
  • 阳生:指冬至后阳气开始逐渐增长。
  • 淑气:温和的气候。
  • 大埔:地名,位于今广东省梅州市。
  • 阳春有脚:形容春天的脚步近了,天气逐渐变暖。
  • 残腊:指农历年底,即腊月的最后几天。
  • 梅信:指梅花的开放,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翻译

节气随着葭管中的灰烬飞动而到来,山阁中阳气开始增长,温和的气候回归。突然看到稀疏的树林中霜叶落下,又惊见大埔地区雪花纷飞。春天的脚步近了,人们应该感到爽快,而年底的寒冷却独自回旋。多次打算跨驴踏雪同行,只是遗憾梅花的开放还未到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冬至日的景象,通过葭管飞灰、霜叶落雪等自然现象,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替。诗中“阳春有脚”一句,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春天以生命,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临近。末句“只嫌梅信未曾开”则透露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遗憾,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清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春天到来的热切期盼。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