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年家:指同年中举的人。
- 董叔远:人名,诗人的朋友。
- 先子畏:指已故的父亲。
- 后昆:后代子孙。
- 桂籍:科举考试中举的名单,这里指同科中举的人。
- 晨星:比喻稀少。
- 綀裙:粗布裙,这里指贫苦的生活。
- 肮脏:这里指刚直不阿。
- 正平:人名,可能指一个正直的人。
- 刺:指责。
- 疏慵:疏远懒散。
- 文举:指文人。
- 山阴棹:山阴,地名,棹指船,这里指山阴的船只。
- 老子:作者自称。
- 津梁:比喻引导或过渡的事物。
翻译
往昔的贤者曾称赞我已故的父亲敬畏,如今的新诗则展现了后代子孙的才华。回首望去,同科中举的人已如晨星般稀少,眼前所见的是贫苦的生活和道路上的悲伤。我刚直不阿,像正平一样常常指责时弊,而疏远懒散的文人如今也已衰老。相遇时,请告诉我山阴的船只情况,因为我这个引路人已经疲惫不堪。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已故父亲的怀念以及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境遇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往昔与现在,展现了诗人对家族荣耀的追忆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同时,诗人的自画像是一个刚直不阿、指责时弊的形象,但也透露出对文人境遇的哀叹。最后,诗人以疲惫的引路人自喻,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力感和对友人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张萱的其他作品
- 《 丁卯元日试笔呈郡大父余公 》 —— [ 明 ] 张萱
- 《 还拙老人五日还泰和赠以葛袍题其袂而别之 》 —— [ 明 ] 张萱
- 《 赠林用吁还闽应举 》 —— [ 明 ] 张萱
- 《 邓玄度开府衡阳筑天尺馆于祝融峰上以书见招时奉母山居不能奔命诗以寄谢 》 —— [ 明 ] 张萱
- 《 丁巳三月十一日乘涨过鸿华庵偶成六绝题壁 》 —— [ 明 ] 张萱
- 《 园居六十章 》 —— [ 明 ] 张萱
- 《 过亡友韩伯举拊缶亭故址抚今追昔得诗六章敢曰招魂亦以当泣 其五 》 —— [ 明 ] 张萱
- 《 秋夕与韩伯举寅仲泛月得山字 》 —— [ 明 ] 张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