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卯会试院中次诸友韵

踪迹飘蓬西复东,共来折桂向蟾宫。 云烟满纸文裁锦,星斗罗胸气吐虹。 礼乐兴隆千载后,人材涵养百年中。 主文正拟公输子,共喜无私别众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踪迹飘蓬:比喻行踪不定,像飘飞的蓬草一样。
  • 折桂:古代科举考试中进士及第的雅称。
  • 蟾宫:月宫,这里比喻科举考试的场所。
  • 云烟满纸:形容文章写得非常优美,如同云烟缭绕。
  • 文裁锦:比喻文章写得像精心裁剪的锦绣一样精美。
  • 星斗罗胸:形容才华横溢,胸中仿佛装着满天星斗。
  • 气吐虹:比喻气势如虹,才华横溢。
  • 礼乐:古代的礼仪和音乐,这里指文化教育。
  • 公输子:即鲁班,古代著名的工匠,这里比喻主考官公正无私,技艺高超。

翻译

我的行踪像飘飞的蓬草一样,从西到东不定,现在我们一同来到科举考试的场所,希望能够进士及第。我们的文章写得如同云烟缭绕,精美绝伦,才华横溢,胸中仿佛装着满天星斗,气势如虹。在千年之后,文化教育依然兴盛,人才的涵养在百年中不断积累。主考官公正无私,技艺高超,我们共同欣喜于这种无私的选拔,与众多工匠区别开来。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科举考试的期待和对文化教育的赞美。诗中,“踪迹飘蓬”形象地描绘了作者行踪的不定,而“折桂向蟾宫”则表达了对科举及第的渴望。后两句用“云烟满纸”和“星斗罗胸”来形容文章的优美和才华的横溢,展现了作者的自信和豪情。最后,通过对主考官的赞美,表达了对公正选拔人才的期待和欣喜。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文化和人才的尊重与赞美。

张以宁

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