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义门

孝不遗厥亲,义不辞君役。 克全兹两端,稔足久雍睦。 世俗习浇漓,君家仍朴遫。 世俗尚浮屠,君家尊儒宿。 文章夙擅名,道义素积蓄。 覃恩表闾门,用是敦颓俗。 末学勉追随,步趋恐不足。 漫作短歌行,聊以将颂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稔足:丰收,这里指长时间。
  • 雍睦:和睦。
  • 浇漓:浮薄,不淳朴。
  • 朴遫:朴素。
  • 浮屠:佛教。
  • 儒宿:儒家学者。
  • 覃恩:深恩,厚恩。
  • 表闾门:表彰有德行的人。
  • 敦颓俗:改善不良风俗。
  • 末学:后学,指学问不高的人。
  • 短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翻译

孝顺不遗漏对亲人的关怀,义气不推辞对君主的服役。 能够全面做到这两点,长时间保持家庭和睦。 世俗习惯于浮薄不淳,而你家仍然保持着朴素。 世俗崇尚佛教,而你家尊崇儒家学者。 文章早已享有盛名,道义一直是你的积蓄。 深厚的恩典表彰有德行的人,用来改善不良的风俗。 后学努力追随,但恐怕无法达到你的水平。 随意作一首短歌行,聊以表达我的颂祝之情。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一个家庭在孝道和义气上的坚守,以及在世俗风气中的独特立场。诗中通过对“孝不遗厥亲,义不辞君役”的强调,展现了家庭成员的高尚品质。同时,对比世俗的浇漓与浮屠,突出了这个家庭朴素和尊儒的特点。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作为后学的谦逊和对这个家庭的敬仰与祝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传统美德的推崇和对良好家风的赞美。

张孟兼

明浙江浦江人,名丁,以字行。洪武初征为国子监学录,与修《元史》。书成,授国子学录,历礼部主事、太常司丞。刘基尝告太祖,孟兼文章,仅次于宋濂及基。出为山西按察司佥事,惩治奸猾,令相牵引,每事辄株连数十人,吏民皆畏。擢山东按察司副使,布政使吴印系僧人还俗,孟兼轻侮之。印告太祖,太祖怒而杀之。有《白石山房逸稿》。 ► 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