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杂诗

· 吴兆
新谷望将熟,无田安可希。饥驱儿女去,同拾遗穗归。 鸟雀争喧啄,不忍相逐飞。夕舂朝作饭,朝舂夕作糜。 赖此保朝夕,我心实伤悲。爰思古之人,贫贱甘如饴。 牧豕上林苑,逃耕蒙山陲。道胜聊自慰,欣咏《衡门》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饥驱:因饥饿而驱使。
  • 遗穗:收割后遗留在田里的谷穗。
  • 喧啄:鸟雀争食的声音。
  • 夕舂:晚上舂米。
  • 朝舂:早晨舂米。
  • :粥。
  • 爰思:于是思念。
  • 牧豕:放牧猪。
  • 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
  • 逃耕:逃避耕作。
  • 蒙山陲:蒙山的边缘。
  • 道胜:道理胜过。
  • 衡门:《诗经》中的一篇,表达了隐居生活的乐趣。

翻译

秋日里,我望着即将成熟的谷子,却因为没有田地而无法期望收获。饥饿驱使着我和孩子们去田间,一同捡拾那些遗留下来的谷穗回家。鸟雀们争相啄食,我不忍心与它们争夺飞翔的空间。晚上舂米,早晨做饭;早晨舂米,晚上煮粥。依赖这些勉强维持朝夕的生活,我的内心实在悲伤。于是我思念古代的人,他们虽然贫穷,却甘之如饴。有人在皇家园林里放牧猪,有人在蒙山的边缘逃避耕作。道理胜过一切,我只能自我安慰,欣喜地吟咏《衡门》这首诗,表达隐居生活的乐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吴兆在秋日里的贫困生活和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中,“新谷望将熟,无田安可希”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通过“饥驱儿女去,同拾遗穗归”等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一家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田间捡拾遗穗的艰辛情景。诗的最后,诗人通过对古代隐士生活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自我慰藉。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吴兆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非熊。初喜为传奇曲。万历中游南京,与郑应尼作《白练裙》杂剧,讥嘲马湘兰。己而悔之,致力于诗,与曹学佺等结社,游武夷、匡庐、九华诸山,辑《金陵社集诗》。后出游广东,客死新会。 ► 1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