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峄山来访李北山

山居亦自好,忽动美人思。 秋水将同赋,停云敢滞期。 方云心匪石,复念发成丝。 蹙膝华轩下,一尊共我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峄山:山名,位于今山东省邹城市东南。
  • 美人思:指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或思念。
  • 秋水:比喻清澈的眼波,这里指诗文。
  • 停云:比喻停留的云彩,这里指停留。
  • 滞期:延迟期限。
  • 心匪石:比喻心意坚定,不可转移。
  • 发成丝:形容头发花白,比喻年老。
  • 蹙膝:形容坐姿,膝盖靠拢。
  • 华轩:装饰华丽的车辆,这里指华美的场所。
  • :古代的酒器。

翻译

我自峄山来访李北山, 山中生活本自美好,却忽然起了对美好事物的思念。 秋水般清澈的诗文将要共同创作, 停留的云彩怎敢延迟我们的相会。 心中坚定如石,又念及头发已如丝般花白。 在华美的场所,我们膝盖靠拢,共持一杯酒。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秋水将同赋”展现了诗人对诗文创作的热情,而“停云敢滞期”则体现了对相聚时光的珍惜。后两句通过对“心匪石”和“发成丝”的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又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宋登春

明真定府新河人,字应元,号海翁,晚号鹅池生。少能诗,善画。嗜酒慕侠,能骑射。年三十,以妻子儿女五人皆死,弃家远游。晚居江陵,知府徐学谟甚敬礼之。后游石首受辱,遂披发为头陀,不知所终。一说于万历十七年离徐学谟家,泛舟钱塘,投江死。有《鹅池集》、《燕石集》。 ► 3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