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聊城县:古地名,今属山东省聊城市。
- 七国兵戈:指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战乱。
- 沸羹:比喻混乱不堪。
- 鲁诸生:指鲁国的读书人。
- 聊城箭:指战国时期燕国乐毅攻打齐国,齐国田单用火牛阵破燕军,后用一箭射中聊城,使燕军退兵的故事。
- 安平:指安平城,即今河北省安平县,田单在此地用火牛阵大败燕军。
翻译
战国七雄的战乱如同沸腾的羹汤,谁还会去询问鲁国的读书人呢? 你看那聊城上的一箭,怎能比得上安平城下的十万大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战国时期的战乱与鲁国文化的衰落,表达了对和平与文化的向往。诗中“七国兵戈若沸羹”形象地描绘了战乱的混乱与残酷,而“诗书谁问鲁诸生”则反映了文化在战乱中的边缘化。后两句通过聊城箭与安平十万兵的对比,强调了和平与力量的重要性,暗示了文化的力量远不及军事力量来得直接和有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动荡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陈孚
元台州临海人,字刚中,号勿斋。幼颖悟。世祖时以布衣上《大一统赋》,署为上蔡书院山长,调翰林国史院编修,摄礼部郎中,随梁曾使安南,还授翰林待制。遭廷臣嫉忌,出为建德路总管府治中。历迁衢州、台州两路,所至多善政。卒谥文惠。年六十四。天材过人,性任侠不羁,诗文不事雕。有《观光稿》、《交州稿》和《玉堂稿》。
► 291篇诗文
陈孚的其他作品
- 《 黄河 》 —— [ 元 ] 陈孚
- 《 飞来峰 》 —— [ 元 ] 陈孚
- 《 至元壬辰呈翰林院请补外 其一 》 —— [ 元 ] 陈孚
- 《 咏神京八景 其四 卢沟晓月 》 —— [ 元 ] 陈孚
- 《 野庄公年过七十以诗为寿 》 —— [ 元 ] 陈孚
- 《 呈承旨忠斋留公以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为韵成诗 》 —— [ 元 ] 陈孚
- 《 邳州 》 —— [ 元 ] 陈孚
- 《 至元壬辰呈翰林院请补外 其二 》 —— [ 元 ] 陈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