曩从玉泉道人见寿亭侯印大可方二寸并解池龙骨一枚云侯所下讨者今从玄潭道人见旌阳令剑长不过五六寸云令留以镇水妖者皆微物远不可考道人请予赋剑因并及印以起兴焉

· 陈杰
玉泉寺中三钮铜,十年解池讨业龙。当时何不佐取流马出,火德重开两都日。 玄潭观中半圭铁,千年龙沙拟蛟孽。当时何不唤取泉阿归,汛洒河洛风雷飞。 白衣摇橹天难料,鸡犬云中帝亲召。汉陵无树兮晋国成丘,待侯不来兮仙又竟去而莫留,徒使我百世而下生閒愁。 荆州看印心尚烈,洪州看剑头如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nǎng):从前,过去。
  • 玉泉道人:指玉泉寺的僧人。
  • 寿亭侯印:指关羽的印章。
  • 解池:地名,位于今山西省。
  • 龙骨:指化石或传说中的龙的骨头。
  • 玄潭道人:指玄潭观的道士。
  • 旌阳令剑:指旌阳县令留下的剑。
  • 流马: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
  • 火德:指汉朝的德运,汉朝自认为是火德。
  • 两都:指长安和洛阳,汉朝的两个都城。
  • 圭铁:指形状像圭的铁器。
  • 龙沙:指沙漠,也指边远之地。
  • 泉阿:指泉水边。
  • 河洛:指黄河和洛水,泛指中原地区。
  • 白衣:指平民或隐士。
  • 摇橹:划船。
  • 云中帝:指天帝。
  • 汉陵:指汉朝皇帝的陵墓。
  • 晋国:指晋朝。
  • 荆州: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 洪州:地名,位于今江西省。

翻译

从前在玉泉寺中见过三枚铜印,十年间在解池讨伐业龙。那时为何不协助取流马出来,在汉朝火德重开两都之日。 在玄潭观中见过半块圭铁,千年龙沙中拟似蛟龙之孽。那时为何不唤取泉水边的归来,在中原地区洒下风雷。 平民划船天意难料,鸡犬被天帝亲自召去云中。汉朝的陵墓无树,晋朝的国土成丘,等待侯爵不来,仙人又终究离去无法挽留,只让我百世之后生出无尽的忧愁。 在荆州看印心中依然炽烈,在洪州看剑头如雪。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回忆过去在玉泉寺和玄潭观中见到的铜印和铁剑,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怀念。诗中,“玉泉寺中三钮铜”与“玄潭观中半圭铁”形成对比,前者与关羽的印章和讨伐业龙的传说相关,后者则与镇压水妖的剑相关,两者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英雄的传说。诗人通过对这些遗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和对英雄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历史感和英雄主义情怀。

陈杰

陈杰,字焘父,洪州丰城(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授赣州簿。历知江陵县,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兼制置司参谋。据集中诗篇,知其还做过知州和短期朝官。宋亡,隐居东湖。有《自堂存稿》十三卷(《宋史艺文志补》),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四卷。清同治《丰城县志》卷一六有传。 陈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3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