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惫效死清事久废奏院郭公应酉以旧翘馆客自杭来谈江上师溃及京城非才误著极为不平且辱惠书明日又为岭海之行勉强用韵
决汉排淮二十春,玉班步武乍骎骎。
紧官为饵刚摇手,退处如饴肯动心。
宝剑夜鸣犹斗近,貂裘晚出已寒深。
当初若听苞桑计,未必江涛许浸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扶惫:疲惫不堪。
- 决汉排淮:比喻决心和行动。汉、淮指汉水和淮河,这里用以象征艰难。
- 玉班步武:指朝中的文武官员。
- 骎骎:形容马跑得很快,比喻迅速。
- 紧官:指官职紧要。
- 退处如饴:退隐生活如同甜蜜。
- 貂裘晚出:指穿着貂皮大衣晚间外出,暗示生活奢华。
- 苞桑:比喻根基稳固。
- 浸淫:逐渐蔓延,这里指问题或危机的扩散。
翻译
疲惫不堪地为国效死已经二十年,朝中的文武官员步伐迅速,行动敏捷。 官职虽紧要,但我刚要拒绝,退隐生活却如同甜蜜,让人不愿动心。 夜晚宝剑仍在鸣响,仿佛近在斗室,晚间穿着貂皮大衣外出,已感到深深的寒意。 如果当初听从稳固根基的计策,未必会让江上的问题逐渐蔓延开来。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决汉排淮”和“玉班步武”描绘了朝中官员的忙碌与迅速,而“紧官为饵”与“退处如饴”则反映了作者对官职的矛盾心态。后两句通过“宝剑夜鸣”和“貂裘晚出”的对比,抒发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个人境遇的无奈。结尾的“苞桑计”与“江涛浸淫”则深刻指出了国家问题的根源和后果,体现了作者的深思熟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