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韵归张通父诗卷

· 陈杰
当年握手谈何事,此日相观一卷诗。 湘竹恨深听雨夜,洛英梦继看花时。 杜陵春好工添泪,宋玉秋清祇益悲。 犹有堪论千载上,由来不倩俗间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和韵: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去作诗。
  • 归张通父诗卷:将诗卷归还给张通父。
  • 湘竹:指湘妃竹,传说中湘妃泪洒其上而成斑纹。
  • 洛英:指洛阳的花,这里可能暗指美好的事物或时光。
  • 杜陵:指杜甫,因其有诗句“杜陵有布衣”,故称。
  •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其作品多抒发哀怨之情。
  • 堪论:值得讨论。
  • 千载:千年,极言时间之长。
  • 俗间:世俗之间,指普通人。

翻译

当年我们握手交谈,谈论的是什么内容呢?如今我再次翻看这一卷诗作。湘妃竹上的斑纹似乎诉说着深深的哀愁,在听雨的夜晚更添忧郁;洛阳的花儿在梦中继续绽放,仿佛回到了看花的时光。杜甫的诗在春天里增添了泪水,宋玉的秋词却只让人感到更加悲伤。这些诗作中仍有值得千年之后讨论的价值,但它们的深意并不为世俗所理解。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往昔与友人交谈的回忆,以及对诗卷内容的沉思,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感慨。诗中运用了湘竹、洛英等意象,以及杜甫、宋玉的典故,来抒发对诗歌情感表达的认同和共鸣。最后两句强调了诗歌的深远意义和超脱世俗的特质,显示了诗人对诗歌价值的肯定和对世俗浅薄理解的批判。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深厚情感。

陈杰

陈杰,字焘父,洪州丰城(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授赣州簿。历知江陵县,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兼制置司参谋。据集中诗篇,知其还做过知州和短期朝官。宋亡,隐居东湖。有《自堂存稿》十三卷(《宋史艺文志补》),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四卷。清同治《丰城县志》卷一六有传。 陈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3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