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拄杖

· 陈赓
闽王铁杖如楖栗,得自荒虚鬼神域。鞭笞蜑蛮今几年,雾翳云蒸老蛟黑。 腹中有篁如细泉,牙节宛转声铿然。天生神物不虚弃,提携万里归坡仙。 坡仙骑鲸凌紫烟,海仙一去今千年。人间俯仰成今古,纷纷长物何须数。 洛阳铜驼卧荆棘,昭陵石马埋烟雨。百斛鼎,两钱锥,小大用舍俱儿嬉。 商颜鹤发一筇竹,何似凌烟功臣玉具高支颐。黄阁得君真耐久,扶持四海经纶手。 会须拄到昆崙巅,九点青烟看九有。铁耶杖耶吾不知,诚将道眼窥天机。 一朝雷雨轰空陂,须防化作蛟龙飞。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铁拄杖:一种铁制的拐杖。
  • 闽王:指福建地区的统治者。
  • 楖栗:一种植物,这里比喻铁杖的形状。
  • 荒虚:荒凉之地。
  • 鬼神域:神秘莫测的地方。
  • 蜑蛮: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 雾翳云蒸:形容环境昏暗不明。
  • 蛟黑:黑色的蛟龙,比喻铁杖的神秘和强大。
  • :竹子。
  • 牙节:指铁杖上的装饰物。
  • 铿然:响亮的声音。
  • 坡仙:指苏轼,因其文才被誉为“坡仙”。
  • 骑鲸凌紫烟:形容苏轼的仙逝。
  •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时间的短暂。
  • 洛阳铜驼:古代洛阳的标志性雕塑,比喻旧时的辉煌。
  • 昭陵石马:指唐太宗昭陵前的石马,比喻历史的遗迹。
  • 百斛鼎:古代的鼎,比喻重物。
  • 两钱锥:小巧的锥子,比喻轻物。
  • 商颜鹤发:形容老人的形象。
  • 凌烟功臣:指功勋卓著的臣子。
  • 玉具高支颐:形容高贵的姿态。
  • 黄阁:指朝廷。
  • 昆崙巅:昆仑山的顶峰。
  • 九点青烟:形容远处的景象。
  • 九有:指九州,即中国。
  • 道眼:指洞察事物本质的眼光。
  • 天机:天意,天命。
  • 雷雨轰空陂:形容雷雨的猛烈。
  • 蛟龙飞:比喻铁杖的神奇变化。

翻译

闽王的铁杖如同楖栗,得自荒凉神秘之地。多年来鞭策着南方的少数民族,环境昏暗,老蛟龙般神秘。 杖中仿佛有细泉般的竹声,牙节转动时声音响亮。天生此神物非无用,携带万里归于坡仙。 坡仙骑鲸升天,海仙离去已千年。人间转眼成古今,众多物品何须计。 洛阳的铜驼躺在荆棘中,昭陵的石马埋在烟雨里。百斛鼎与两钱锥,大小用途皆儿戏。 商颜鹤发的老者,何似凌烟阁中功臣高贵的姿态。黄阁中得君长久,扶持四海,经营天下。 终将拄杖至昆仑之巅,远望九州,青烟缭绕。铁杖或杖,我不知,诚以道眼窥天机。 一旦雷雨轰鸣于空旷之地,须防它化作蛟龙飞去。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铁拄杖的描绘,展现了其神秘与强大的特性,同时融入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将铁杖比作楖栗、蛟龙,将历史遗迹比作洛阳铜驼、昭陵石马,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结尾处对铁杖可能化作蛟龙的想象,增添了诗意的神秘和哲理的深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天地万物深刻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陈赓

陈赓

赓字子飏,□□人。金河东山西道行中书省参议。北渡后,与弟庚隐居不出,以诗倡酬,学者宗之。 ► 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