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德道中

· 陈孚
偶逐征鸿过邺城,谯楼鼓角晚连营。 雨垂魏武分香泪,水涌周文演易声。 林虑山高秋霭湿,汤阴里近夜灯明。 谁人得似韩忠献,乡社犹誇昼锦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彰德:古地名,今河南省安阳市一带。
  • 征鸿:远行的大雁,这里比喻旅人。
  • 邺城:古地名,今河北省临漳县西,三国时期曹操的都城。
  • 谯楼:古代城门上的瞭望楼。
  • 鼓角:战鼓和号角,古代军中用来传递信号。
  • 魏武:指曹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封为魏王。
  • 分香:指曹操临终前分香给诸子的故事,象征着权力的传承。
  • 周文:指周文王,西周的奠基人,传说他在狱中演《易》。
  • 演易:指演算《易经》。
  • 林虑山:山名,位于河南省林州市。
  • 汤阴:地名,今河南省汤阴县,是岳飞的故乡。
  • 韩忠献:指韩琦,北宋政治家,曾任宰相,封忠献王。
  • 昼锦荣:指韩琦晚年回到故乡,享受荣耀,典出《汉书·韩安国传》。

翻译

偶然随着远行的大雁飞过邺城,傍晚时分,谯楼上的鼓声和号角声在军营中回荡。 雨丝如魏武帝曹操分香给诸子的泪水般垂落,水声似周文王在狱中演算《易经》的声音。 林虑山高耸入云,秋天的雾霭湿润,汤阴的里巷近在咫尺,夜晚的灯光明亮。 有谁能像韩忠献那样,即使在乡间,依然夸耀着白日的荣耀。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彰德道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邺城、林虑山、汤阴等地的描绘,融入了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荣耀的向往。诗中“雨垂魏武分香泪,水涌周文演易声”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相结合,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匠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陈孚

元台州临海人,字刚中,号勿斋。幼颖悟。世祖时以布衣上《大一统赋》,署为上蔡书院山长,调翰林国史院编修,摄礼部郎中,随梁曾使安南,还授翰林待制。遭廷臣嫉忌,出为建德路总管府治中。历迁衢州、台州两路,所至多善政。卒谥文惠。年六十四。天材过人,性任侠不羁,诗文不事雕。有《观光稿》、《交州稿》和《玉堂稿》。 ► 291篇诗文

陈孚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