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望西南之柱,插开翠,一峰寒。尽泄雾喷云,撑霆拄月,气压群山。神仙。旧家洞府,但金堂、玉室画中看。苔壁空留陈迹,碧桃何处骖鸾。 兵余城郭半凋残。制锦古来难。喜村落风烟,桑麻雨露,依旧平安。兴亡视今犹昔,问渔樵、何处笑谈间。斜倚西风无语,夕阳烟树空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插开翠:形容山峰高耸入云,青翠欲滴。
  • 撑霆拄月:形容山峰高耸,仿佛支撑着天空和月亮。
  • 金堂玉室:指神仙居住的华丽宫殿。
  • 碧桃:传说中仙人食用的桃子。
  • 骖鸾:乘鸾,指仙人骑乘的神鸟。
  • 兵余:战乱之后。
  • 制锦:比喻治理国家。
  • 桑麻雨露:指农作物得到雨露滋润,生长良好。
  • 兴亡:指国家的兴衰更替。
  • 斜倚西风:形容人倚靠在西风中,显得孤独无助。

翻译

遥望西南的山峰,高耸入云,青翠欲滴,寒气逼人。山峰喷云吐雾,仿佛支撑着天空和月亮,气势压倒群山。那神仙旧时的洞府,只能在画中看到金堂玉室的华丽。苔藓覆盖的墙壁上空留着陈旧的痕迹,仙人食用的碧桃和骑乘的神鸟不知何处去了。

战乱之后,城郭多半残破不堪。治理国家自古以来就是难事。欣喜的是,村落中的风烟、桑麻在雨露的滋润下,依旧保持着平安。国家的兴衰更替,如今看来与过去无异,问渔夫和樵夫,他们在何处笑谈间。我斜倚在西风中,无言以对,只有夕阳下的烟树显得空闲而寂寥。

赏析

这首作品以壮丽的山峰为背景,描绘了战乱后的城郭与村落,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平凡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插开翠”的山峰、“金堂玉室”的仙境,以及“桑麻雨露”的田园风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结尾处的“斜倚西风无语,夕阳烟树空闲”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与淡泊,体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与超然态度。

陈思济

元睢州柘城人,字济民,号秋冈。幼以才器称。世祖在潜邸,召备顾问,及即位,始建省部,使掌敷奏,事无巨细,悉就准绳。历承务郎、同知高唐州事,治绩称最。拜监察御史,劾阿合马不法,出知沁州。累迁通议大夫、佥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事。所至有惠政。卒谥文肃。有《秋冈集》。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