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

纷纷儿女花,为人作颜色。 眼饱聊自慰,饥来不堪食。 此花不入谱,岂是凡花匹。 太阳丽天中,正气从午得。 开此丰穰瑞,脱彼风雨厄。 始华郁而甘,未粲光已白。 我行田野间,舒啸意自适。 田者告我言,乐岁兹可必。 但期一饱死,百年漫劳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莘莘(shēn shēn):众多的样子。
  • 丰穰(ráng):丰收。
  • :枉然,徒劳。

翻译

稻花纷纷开放,如同儿女般众多,为人们增添色彩。眼睛饱览美景,内心暂且得到慰藉,然而饥饿时却不能拿来食用。这种花未被列入花谱之中,怎是平凡的花朵所能比的呢?太阳高挂在天空中央,正午时分正气得以汇聚。稻花开放预示着丰收的祥瑞,能让人摆脱风雨带来的灾厄。刚开始绽放时茂密而甘甜,尚未灿烂开放就已经洁白一片。我行走在田野之间,放声长啸,心情自然惬意。种田的人告诉我,丰收的年份必定可以到来。只期望能够吃饱一次,哪怕死去也甘愿,百年的劳作也算没有白费。

赏析

这首诗以稻花为主题,描绘了稻花的美丽、其所代表的丰收寓意以及农民对丰收的期盼。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稻花的繁多和其装饰作用,引出下文对稻花的独特之处的阐述。接着,诗人强调稻花虽未入花谱,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与太阳、正气相联系,象征着丰收和摆脱困境。诗中对稻花开放过程的描写,细腻而生动,展现了稻花从初开到绽放的变化。最后,通过诗人在田野间的感受和与农民的交流,表达了农民对丰收的渴望和对劳动的价值的认知。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清新,将稻花与农民的生活紧密结合,体现了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关注。

连文凤

宋福州三山人,字百正,号应山。宋末太学生,亦尝为官。宋亡入元,变姓名为罗公福,常与诸遗老结社吟诗。其诗清切流丽,入选月泉吟社为第一名。有《百正集》。 ► 1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