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乡会

· 袁甫
紫阳自是神仙窟,谁泛仙槎竞问津。 二妙先传联璧喜,九人齐著赐袍新。 自怜十载龙门客,来领三科燕席宾。 酌颂年家无浪语,黄山高节两嶙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紫阳:一般指紫阳山,在浙江天台境内,常被视为仙灵之地。也可联系到朱熹,号紫阳,这里代指蕴含灵秀仙气之地。
  • ****仙槎(chá):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此处指前往神仙般境地的工具,暗指前往新安乡会像是踏上寻仙之旅。
  • 二妙:指两个优秀杰出的人物,在文中可能指参与乡会中备受瞩目的两人。
  • 联璧:指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如同美玉并立,形容两人携手带来美好令人欣喜。
  • 九人:具体所指不明,可能是乡会中的几位重要人物或特定参与活动的群体。
  • 赐袍:通常赐袍是一种荣耀象征,这里说穿着新的赐袍,突出地位荣耀或乡会的不凡。
  • 龙门客:典故出自东汉李膺,当时认为能被李膺接纳与之交往犹如登龙门,这里作者自指十年间自认为是有贤能之士渴求被发现。
  • 燕席:即宴席,“燕”通“宴” ,举办的欢乐宴会 。
  • 年家:科举时代同年登科者两家之间的互称。
  • 嶙峋:形容山突兀、重叠的样子,在此寓意高尚的操守如同黄山般挺立不倒,突出高洁品质 。

翻译

紫阳本来就是神仙居住的美妙地方,看看是谁坐着仙筏争着前来寻觅。那两位杰出的人物携手而来,带来像美玉并立般携手的欣喜;九个人一起穿着崭新荣耀的赐袍。我暗自怜惜自己这十年来以贤能自期,如今以主人身份带领这第三场乡会的宾客。真挚地为同年登科者斟酒祝福,所言皆非虚言。就像那雄伟的黄山,高挺的山峰彰显着我们坚定的高尚气节。

赏析

这首诗围绕新安乡会展开,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美好的氛围。开篇以“紫阳”这一具有神仙气息之地起笔,为乡会的举行渲染出超凡脱俗、神圣高雅的格调,引发读者对这场聚会所在之地的神往。 “二妙先传联璧喜,九人齐著赐袍新”两句,通过对参与乡会中人物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乡会参与者的杰出不凡,“联璧”和“赐袍”等词凸显喜庆荣耀,传达出作者对此次参会贤才的推崇赞赏。“自怜十载龙门客,来领三科燕席宾”,诗中作者结合自身经历,以“龙门客”自比,讲述过去追求贤达之心,现在作为东道主引领宴会,则表现出历经岁月后的成就感。末句“酌颂年家无浪语,黄山高节两嶙峋”,从对乡会场景的描述上升到对与会者高尚气节的赞美。以黄山的挺拔嶙峋来比喻众人的高风亮节,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雄伟感受,更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品德操守的深刻崇尚,表达出这场乡会不仅是人物相聚的盛会,更是一场高风亮节的道德彰显与传承。整体而言,此诗既记述乡会这一具体事件,又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与深刻寓意,语言典雅,格调高雅。

袁甫

宋庆元府鄞县人,字广微。袁燮子。少承家学,又受业于杨简。宁宗嘉定七年进士。为秘书省正字,奏称内外局势可惧,请严守帅之选,兴屯田之利。迁校书郎,又言边事之病在内不在外。历任监司及州府官,所至兴利除弊。入为中书舍人,屡奏边事当以上流为急,议和恐误事。累官至权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卒谥正肃。有《蒙斋集》等。 ► 1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