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适东轩即事三首

· 苏辙
新竹依墙未出寻,墙东桃李却成林。 池塘草长初饶梦,村落莺啼恰称心。 江满船头朝欲转,泥融屐齿莫尤深。 闭门怜子成书癖,试买村醪相伴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指王适。
  • (ráo):丰富,多。
  • :责备,怪罪。
  • (láo):浊酒。

翻译

新长的竹子依着墙壁还没长成,难以找寻,墙东边的桃树李树却已经长成树林。 池塘边长满绿草,初现的春景让人梦绕魂牵,村落中黄莺啼叫,正合心意。 江水涨满船头,船儿将要转向前行,泥土融化,屐齿印痕不要陷得太深。 关起门来怜惜儿子读书成癖,试着买些村中的浊酒相伴对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诗人的生活情景。诗中通过对新竹、桃李、池塘草、村落莺啼等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好。同时,诗中也提到了江水涨满船头和泥土融化的情景,表现出春天的气息和变化。最后,诗人描述了自己对儿子读书成癖的怜爱,并以买村醪相伴斟饮的场景,展现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自然流畅,意境清新优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满足。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