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毛国镇夜饮

· 苏辙
风格照人华省郎,江山绕郭古仙乡。 漫传铅鼎八百岁,未比金钗十二行。 不动歌声人已醉,旋闻诗句夜初长。 簿书拨尽知馀力,道院清虚顷未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华省郎:指尚书省的郎官,这里指代毛国镇。(“省”读音:shěng)
  • 绕郭:环绕城郭。
  • 铅鼎:指道士炼丹的器具,传说中炼丹可使人长生不老。
  • 金钗十二行:原指女子头上的金钗众多,后泛指众多的姬妾或歌舞伎。

翻译

毛国镇这个人风采照人,身为尚书省的郎官,这江山环绕城郭,此处犹如古老的神仙之乡。 不要盲目传说依靠炼丹炉就能长生八百岁,毕竟这比不上那众多的美女相伴。 动人的歌声让人未饮酒已沉醉,随后听闻诗句,才觉这夜晚刚开始变长。 将文书簿册之事处理完后,才知自己还有余力,这道家清修的院子让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清静闲适。

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为毛国镇所写。诗中通过对毛国镇的夸赞,描绘了他的风采以及所处之地的美好。诗人将毛国镇的气质与仙乡般的环境相结合,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诗中提到炼丹求长生和美女众多的对比,表达了对现实中美好事物的看法。后两句则描写了夜饮时的情景,歌声让人陶醉,诗句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悠长,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在处理完公务后的轻松与闲适,以及对道院清虚环境的喜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社交场合的欢乐,又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