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陶骥:陶渊明的别名,因其不慕荣利,隐居田园而得名。
- 子骏:指陶渊明的儿子陶元亮,字子骏。
- 佚老堂:陶渊明所建的住所,取“佚老”之意,表示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 陆道士:可能是指陆修静,东晋时期的道教领袖,与陶渊明交好。
- 虎溪:庐山东林寺附近的溪流,有虎出没,曾发生过禅师问答的故事。
- 埃尘:比喻世事变迁,人事如烟。
- 葛天民:陶渊明自比为上古时代的葛天氏,意指他的淳朴自然之风。
翻译
我刚从庐山下来,目光追随着孤独飘动的白云。在路上偶遇了一位陆姓的道士,他看起来就像活了千年的老人。试着询问他,当年的朋友如今已在虎溪的历史尘埃中消失。听说这里曾是佚老堂,我不禁猜想,这是否是陶渊明后世子孙的居所。他还能写出五言绝句,身上还戴着漉酒的巾布,人们都称他为小靖节,他自己则自称为葛天民。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陶渊明及其逸老堂的怀古之作。诗人以自己的行踪为线索,将眼前所见的陆道士与陶渊明相联系,通过描绘陆道士的长寿形象,暗示其与陶渊明的相似之处。同时,通过对陶渊明诗歌才华和生活态度的提及,赞美了他的隐逸精神和不随世俗的生活方式。诗中的“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一句,既表达了对陶渊明后代的想象,也寄托了对先贤精神的敬仰。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深深敬仰和对其理想生活的向往。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立春日,病中邀安国,仍请率禹功同来。仆虽不能饮,当请成伯主会,某当杖策倚几于其间,观诸公醉笑,以拨滞闷也。二首 》 —— [ 宋 ] 苏轼
- 《 水调歌头 · 安石在东海 》 —— [ 宋 ] 苏轼
- 《 用王巩韵,送其侄震知蔡州 》 —— [ 宋 ] 苏轼
- 《 六言乐语 》 —— [ 宋 ] 苏轼
- 《 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九首,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观杨惠之塑宝山、朱瑶画文殊、普贤 》 —— [ 宋 ] 苏轼
- 《 送佛面杖与罗浮长老 》 —— [ 宋 ] 苏轼
- 《 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二首 》 —— [ 宋 ] 苏轼
- 《 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