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蔡景繁海州石室

· 苏轼
芙蓉仙人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 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 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 花间石室可容车,流苏宝盖窥灵宇。 何年霹雳起神物,玉棺飞出王乔墓。 当时醉卧动千日,至今石缝馀糟醑。 仙人一去五十年,花老室空谁作主。 手植数松今偃盖,苍髯白甲低琼户。 我来取酒酹先生,后车仍载胡琴女。 一声冰铁散岩谷,海为澜翻松为舞。 尔来心赏复何人,持节中郎醉无伍。 独临断岸呼日出,红波碧巘相吞吐。 径寻我语觅馀声,拄杖彭铿叩铜鼓。 长篇小字远相寄,一唱三叹神悽楚。 江风海雨入牙颊,似听石室胡琴语。 我今老病不出门,海山岩洞知何许。 门外桃花自开落,床头酒瓮生尘土。 前年开閤放柳枝,今年洗心归佛祖。 梦中旧事时一笑,坐觉俯仰成今古。 愿君不用刻此诗,东海桑田真旦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芙蓉仙人:传说中的仙人。
  2. 苍藤翠壁:**苍(cāng)**绿色的藤蔓,**翠(cuì)**绿色石壁,形容环境清幽。
  3. 坐令:致使,使得。
  4. 流苏宝盖:古时用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的穗子称为流苏 ,宝盖像伞一样的装饰品,这里形容石室周围仿若仙境的装饰。
  5. 灵宇:神灵的住所,指石室。
  6. 霹雳(pī lì):响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化。
  7. 神物:神奇的东西,这里指突然变化的事物(类似神话故事中的情节) 。
  8. 玉棺:传说中仙人王乔的棺材。
  9. 王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10. 糟醑(zāo xǔ):酒糟和美酒,这里指曾经醉酒留下的痕迹。
  11. 偃盖(yǎn gài):形容树枝繁茂如伞盖。
  12. 苍髯(rán):灰白色的胡须,这里指松针。
  13. 白甲:松树的外皮。
  14. 琼户:华丽的门户,代指石室。
  15. 酹(lèi):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誓。
  16. 冰铁:指胡琴发出的声音清冽如冰、响亮如铁。
  17. 巘(yǎn):山峰。
  18. 彭铿(péng kēng):即彭祖 ,传说中的长寿仙人,这里代指古老悠久的事物。
  19. 牙颊:嘴巴、脸颊,这里形容诗句和胡琴的韵味之感在口中回味。
  20. 洗心:去除杂念,改变心意。

翻译

曾经是芙蓉仙人旧时游玩的地方,四周是青绿的藤蔓和翠色的石壁,初来之时根本找不到路径。 人们打趣地把桃核裹上黄泥,像疾风骤雨般向石头缝里四处投掷。 没想到竟使得这空旷的山谷如锦绣般绚丽多彩,花朵倚天而立,映照着大海,数也数不清。 花丛中的石室宽敞得可以容下车辆,那流苏宝盖仿佛在窥探那神秘的仙境。 不知哪一年一阵霹雳惊起了神奇的事物,玉棺从王乔墓中飞身而出(充满奇幻色彩的想象)。 当时醉卧在此地长达千日之久,到如今石头缝里还残留着酒糟和美酒的痕迹。 仙人离去已经五十年了,花儿凋谢,石室空旷,如今又有谁来作主呢? 当年亲手种植的几棵松树如今已经如同伞盖一样繁茂,松针如苍白色的胡须,斑驳的树皮就像白色的铠甲,低低地挨着华丽的石门。 我来到此地,端起酒来祭奠先生,后面的车子还载着怀抱胡琴的女子。 一声清脆冷冽的琴弦声在山谷间散开,大海为之掀起波澜,松树也仿佛随之起舞。 此后能像我这样用心欣赏这美景的又有何人?手持符节的中郎沉醉其间,孤独无人相伴。 独自来到断岸边呼唤日出,红波翻涌与那碧绿的山峰相互辉映、相互吞吐。 顺着我的话语去寻觅那残留的声响,拄着拐杖叩击着如彭祖般古老的铜鼓。 您从远方寄来长篇小字的诗作,反复吟诵,令人神情凄惨悲伤。 江风海雨般的韵味仿佛进入了口鼻之间,就好像听到了石室内胡琴弹奏的低语情长。 如今我年老多病不能再出门了,那些海岛山洞的景色也不知变成什么样了。 门外的桃花独自开放又独自落下,床头的酒瓮已经落满了尘土。 前年打开楼阁让柳枝离去(可能是与某位女子分别),今年试着洗去杂念一心皈依佛祖了。 梦中回想过去的往事,偶尔还会一笑,恍然间发觉俯仰之间,已然今昔不同。 希望您不要把这首诗刻下来,因为这世间就如同东海变成桑田一样,变化太快太无常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苏轼与蔡景繁的唱和,描绘了海州石室的奇妙景色与悠远传说,融合现实与幻想,充满浪漫气息。诗的开篇以奇幻笔触引入仙人旧游之地,展现出大自然的神秘与美丽 。接着讲述人们投桃核引发鲜花盛开,构造出如梦似幻的仙境画面。玉棺飞出等神奇想象,增添神话色彩。从回忆仙人到如今自身状态的变化,诗人通过今昔对比,如“前年开閤放柳枝,今年洗心归佛祖”,感慨时光匆匆、人事变迁。诗中也蕴含着苏轼的复杂心境,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有老病后的淡出尘世,最后“愿君不用刻此诗,东海桑田真旦暮”表达对世间无常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情感真挚丰富,语言瑰丽奇特,显示出苏轼高超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豁达境界。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