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病中邀安国,仍请率禹功同来。仆虽不能饮,当请成伯主会,某当杖策倚几于其间,观诸公醉笑,以拨滞闷也。二首

· 苏轼
斋居卧病禁烟前,辜负名花已一年。 此日使君不强喜,早春风物为谁妍。 青衫公子家千里,白发先生杖百钱。 曷不相将来问病,已教呼取散花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斋居:家居,闲居。
  • 禁烟:指寒食节,古代在这一天禁火。
  • 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后成为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指安国。
  • :美丽。
  • 青衫: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后多用来指失意的官员。
  • 曷不:何不。
  • 散花天:佛教天女散花的典故。

翻译

在卧病于斋居之时正值寒食节之前,已经辜负了名花有一年的时间。今日使君你若不勉强欢喜起来,那早春的风光景物又是为谁而美丽呢?那位穿着青衫的公子离家有千里之远,这位白发先生拄着价值百钱的拐杖。为何不一起前来探望我的病呢,已经让人去叫天女散花了。

赏析

这首诗写于立春日,苏轼病中邀请安国等人,表达了他因病不能尽情享受春光的遗憾,以及对友人能来相聚的期待。诗中用“辜负名花已一年”来感叹自己的病况,用“早春风物为谁妍”的问句增添了一种无奈之感。“青衫公子家千里,白发先生杖百钱”既描写了朋友与自己的形象,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孤寂。最后希望朋友们能来探病,还想象着“散花天”的情景,体现出一种渴望热闹和欢乐的情绪,在略带惆怅的氛围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期盼。整体意境既有病中的哀愁,又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