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
土晕铜花蚀秋水,要须悍石相砻砥。
十年冰蘖战膏粱,万里烟波濯纨绮。
归来诗思转清激,百丈空潭数鲂鲤。
逝将桂浦撷兰荪,不记槐堂收剑履。
却思庾岭今何在,更说彭城真梦耳。
君知先竭是甘井,我愿得全如苦李。
妄心不复九回肠,至道终当三洗髓。
广陵阳羡何足较,只有无何真我里。
乐全老子今禅伯,掣电机锋不容拟。
心通岂复问云何,印可聊须答如是。
相逢为我话留滞,桃花春涨孤舟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土晕:土里的斑纹。
- 铜花:铜锈,呈绿色,故戏称铜锈为铜花。
- 冰蘖(niè):亦作“冰蘗”,冰檗。比喻寒苦而有操守。
- 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代指富贵人家。
- 纨绮(wán qǐ):指精美的丝织品。
- 鲂鲤:鲂鱼和鲤鱼。
- 兰荪(sūn):菖蒲,一种香草。
- 庾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
- 槐堂:宋王祐子孙多贤俊,在庭中植三槐,后以“槐堂”为典故,称美子孙贵显。
- 至道:指最好的学说、道德或政治制度。
- 洗髓:道教谓修道者洗去凡髓,换成仙骨。
- 广陵:扬州的古称。
- 阳羡:古县名,今江苏宜兴。
- 无何:指无何有之乡,道家指一种空幻虚无的境界。
- 乐全:宋苏轼之自号。
- 禅伯:对有道僧人的尊称。
- 掣电:闪电,形容迅速。
- 机锋:佛教禅宗名词,指问答迅捷、不落迹象、含意深刻的语句。
翻译
土里的斑纹和铜锈侵蚀着秋水,需要坚硬的石头来磨砺。十年寒苦有操守地与富贵对抗,在万里烟波中洗涤精美的丝织品。归来后的诗思变得更加清冽激昂,百丈深的空潭中有许多鲂鱼和鲤鱼。离开后要去桂浦采摘菖蒲香草,不记得在槐堂中收藏了剑和鞋履。却想起庾岭如今在哪里,再说起彭城也如同是真正的梦罢了。你知道先干涸的是甜水井,我甘愿得以保全如苦涩的李子。虚妄的心不再九转愁肠,最好的道终究应当如洗去凡髓换成仙骨。扬州和宜兴哪里值得比较,只有无何有之乡才是真正的我之所在。快乐的苏轼如今如同有道的僧人,他那如闪电般的机锋不容模拟。心心相通哪里还用问为什么,印可只需回答说是这样。相逢时为我讲述滞留的情况,桃花在春天涨水时孤舟起航。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王定国南迁回见寄的和诗。诗中描绘了王定国经历的艰辛与磨练,以及归来后的心境变化。诗中用“土晕铜花”“冰蘖”等意象表现其经历的困苦与坚守,以“万里烟波”“百丈空潭”等营造出开阔而清幽的意境。作者将自身对人生、道的理解融入其中,表达了对真我的追求和对无何有之乡的向往,也体现出作者与王定国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其的理解与支持。整首诗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且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