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口见月
掩窗寂已睡,月脚垂孤光。
披衣起周览,飞露洒我裳。
山川同一色,浩若涉大荒。
幽怀耿不寐,四顾独徬徨。
忽忆丙申年,京邑大雨霶。
蔡河中夜决,横浸国南方。
车马无复见,纷纷操筏郎。
新秋忽已晴,九陌尚汪洋。
龙津观夜市,灯火亦煌煌。
新月皎如昼,疏星弄寒芒。
不知京国喧,谓是江湖乡。
今来牛口渚,见月重凄凉。
却思旧游处,满陌沙尘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月脚: 月亮的边缘,这里指月光从窗户缝隙透入的样子。
- 飞露: 夜间随风飘落的露水。
- 丙申年: 具体的年份,这里指苏轼回忆中的某一年。
- 蔡河: 指当时的黄河支流,在河南境内。
- 中夜: 半夜。
- 横浸: 横向漫溢。
- 九陌: 古代长安城中的大道,此处泛指京城的道路。
- 龙津: 地名,可能指的是长安城附近的河流。
- 牛口渚: 牛口的一个渡口或地名,具体位置未详。
翻译
我关上窗户已经入睡,月光透过缝隙洒下一片孤寂。披衣起身环视四周,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山川笼罩在一片灰蒙中,仿佛置身于广袤的荒野。内心深处无法入睡,孤独地四处徘徊。忽然想起丙申年的那场大雨,京城蔡河半夜突发决堤,洪水泛滥至国都南方。那时街上车马稀少,人们忙着撑筏逃生。雨过天晴的新秋,道路上还是积水成片。夜晚的龙津河边,灯火通明的夜市热闹非凡。明亮的新月如同白昼,稀疏的星星闪烁着寒冷的光芒。我不禁疑惑,这是京城还是像江湖般的乡野。如今来到牛口的渡口,看到月亮又勾起了我深深的悲凉。回想起过去的游历之地,如今满目皆是黄沙尘土。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回忆往昔京城经历时所作,通过描绘月夜景色和洪水灾害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时局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月脚垂孤光”、“飞露洒我裳”、“新月皎如昼”,展现出夜晚的宁静与动荡。同时,“满陌沙尘黄”与“车马无复见”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世事的沧桑与变迁。诗人的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对往日繁华的追忆,又有对现实境遇的无奈与凄凉。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