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山,并叙

· 苏轼
木生不愿回万牛,愿终天年仆沙洲。 时来幸逢河伯秋,掀然见怪推不流。 蓬婆雪岭巧雕锼,蛰虫行蚁为豪酋。 阿咸大胆忽持去,河伯好事不汝尤。 城中古沼浸坤轴,一林瘦竹吾菟裘。 二顷良田不难买,三年桤木行可槱。 会将白发对苍巘,鲁人不厌东家丘。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pū,向前跌倒。
  • 河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
  • 蓬婆:山名。
  • 雕锼(sōu):雕刻,刻镂。
  • 蛰虫:蛰伏在土中的虫。
  • 行蚁:指爬行的蚂蚁。
  • 豪酋:首领,酋长。
  • 阿咸:苏轼的侄子苏迟的字。
  • 菟裘:古邑名,春秋鲁地,在今山东泰安东南楼德镇。后借指退隐者的居处。
  • 桤木(qī mù):一种落叶乔木。
  • (yǒu):堆积。
  • (yǎn):大山上的小山。

翻译

树木生来不愿意被万牛拉回,只愿终老于沙洲之上。适时而来幸好遇到河伯之秋,它翻涌起来让人觉得怪异而推不动水流。蓬婆雪岭就像是巧妙雕刻出来般,蛰伏的虫和爬行的蚂蚁成了首领。阿咸大胆忽然就把它拿走了,河伯喜好这样的事不会怪罪你。城中古老的湖沼淹没了地轴,一片瘦竹林就是我退隐的居处。两顷良田不难买到,三年的桤木可以堆积起来。将来会用白发对着苍翠的山峦,鲁人不会厌倦那像东家丘般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以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来写木。诗中描绘树木的愿望和其所处的独特情境,如遇河伯之秋等,富有奇幻色彩。同时提到了侄子阿咸以及一些生活场景和未来设想,展示出诗人对自然、生活和退隐的思考与情感。整体风格既豪迈又带有一种诙谐意味,通过对各种形象和场景的构建,传达出独特的意趣与心境。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