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
三馆曝书防蠹毁,得见《来禽》与《青李》。秋蛇春蚓久相杂,野鹜家鸡定谁美。
玉函金籥天上来,紫衣敕使亲临启。纷纶过眼未易识,磊落挂壁空云委。
归来妙意独追求,坐想蓬山二十秋。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
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君不见长安永宁里,王家破垣谁复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米黻(fú):即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 三馆:唐以统文馆(即昭文馆、修文馆)、集贤殿书院、史馆为三馆。这里是指藏有珍贵图书典籍的地方。
- 曝(pù)书:晒书。古时为防止书籍被蠹虫蛀坏,常于特定时节晾晒书籍 。
- 蠹(dù)毁:被蠹虫蛀坏。
- 《来禽》《青李》:王羲之的法帖名。
- 秋蛇春蚓: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像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 野鹜(wù)家鸡:野鹜,野鸭;家鸡,家中饲养的鸡。这里以野鹜和家鸡比喻不同风格的书法,在讨论哪种书法更美。
- 玉函金籥(yuè):精美的匣子和钥匙,形容存放珍贵之物的器具,这里指存放珍贵法帖的东西。
- 紫衣敕(chì)使:身穿紫色衣服的传达皇帝命令的使者。
- 纷纶:杂乱众多的样子。
- 磊落:众多错杂的样子。
- 委:堆积。
-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的仙山,这里代指皇家藏书、藏帖的地方。
- 桓玄:东晋时期权臣、将领。
- 寒具油:寒具是一种油炸的面食。因寒具含油多,容易污染纸张,桓玄爱书法,手未洗便拿书帖,将油污留在了上面。
- 痴虎头:指东晋画家顾恺之,小字虎头,“痴”是当时人们对顾恺之的评价,说他痴黠各半 。
- 永宁里:地名,当时长安王家所居之处。
翻译
在三馆晾晒书籍以防被蠹虫蛀坏的时候,我有幸见到了《来禽》与《青李》这些珍贵法帖。那些书法作品中,笔势有的如秋蛇和春蚓般弯弯曲曲,参差不齐,不同风格的书法就如同野鹜与家鸡,难以评判谁优谁劣。 珍贵的法帖像是从天上送来的一般,放在玉函金籥之中,由身穿紫衣的皇帝使者亲自开启。众多的法帖在眼前匆匆而过,很难一下子分辨清楚,纷繁错杂地挂在墙上最后又被堆积起来。 回来之后我独自思索品味看到那些法帖的美妙意趣,遥想在皇家藏书楼阁中度过的二十年时光。奇怪你从哪里得到了这本珍贵的法帖,上面还有桓玄留下的寒具油迹呢。 巧取豪夺珍贵的书画自古就有,可笑谁能像痴虎头顾恺之那样呢。你难道没看到长安永宁里王家破败的围墙,如今又有谁去修复呢。
赏析
这首诗围绕见到的古代珍贵法帖展开。开篇点出见到《来禽》《青李》等法帖的机缘是三馆曝书,接着以“秋蛇春蚓”“野鹜家鸡”描绘不同书法的特点,展现出对不同书法风格的思考与讨论。通过“玉函金籥”“紫衣敕使”的描写,渲染出法帖的珍贵神秘以及观赏时的庄重场面。“纷纶过眼未易识”体现出面对众多珍贵法帖,难以迅速深入品鉴的遗憾。
“归来妙意独追求”则表达出诗人对所见法帖意趣的深深回味与思考。“怪君何处得此本”引出诗中另一个奇妙情节——法帖上竟然有桓玄的寒具油迹,不仅增加故事性,也侧面说明了法帖流传的久远与曲折。诗人还借顾恺之等人的事例,以及长安王家破败的景象,隐隐流露出对珍贵书画在历史流转中变迁的叹息,同时也包含对世事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全诗语言生动形象,将诸多关于书法、历史人物及事件巧妙融合,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