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

· 苏轼
年来战纷华,渐觉夫子胜。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 学道恨日浅,问禅惭听瑩。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 独游吾未果,觅伴谁复听。吾宗古遗直,穷达付前定。 餔糟醉方熟,洒面呼不醒。奈何效燕蝠,屡欲争晨暝。 不如从我游,高论发犀柄。溪南渡横木,山寺称小径。 幽寻自兹始,归路微月映。南望功臣山,云外盘飞磴。 三更渡锦水,再宿留石镜。缅怀周与李,能作《洛生咏》。 明朝三子至,诗律严号令。篮舆置纸笔,得句轻千乘。 玲珑苦奇秀,名实巧相称。九仙更幽绝,笑语千山应。 空岩侧破瓮,飞溜洒浮磬。山前见虎迹,候吏铙鼓竞。 我生本艰奇,尘土满釜甑。山禽与野兽,知我久蹭蹬。 笑谓候吏还,遇虎我有命。径山虽云远,行李稍可并。 颇讶王子猷,忽起山阴兴。但报菊花开,吾当理归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纷华:繁华,富丽。
  • 听瑩(yíng):专注聆听。
  • 遗直:指直道而行,有古人遗风。
  • 餔(bū)糟:吃酒糟。
  • 径山:山名。
  • 蹭蹬(cèng dèng):遭遇挫折,不得意。

翻译

近年来在繁华中争斗,渐渐觉得自己比不上夫子。想要寻求五亩的住宅,清扫后享受安静清宁。学习道感到时间太短,询问禅理惭愧于自己的领悟不够。暂且进行山水之行,也就顺遂了这麋鹿般的天性。独自出游我还未能实现,寻找同伴谁又肯听从。我的家族有古之遗风正直,穷困还是显达都交付于前世注定。吃着酒糟醉意正浓,酒洒在脸上都叫不醒。无奈效仿那燕子和蝙蝠,屡次想要在早晨和夜晚争个高下。不如跟我一起游玩,高超的言论如犀角般犀利。南边渡过横木,有座山寺名为小径寺。清幽的探寻就从此开始,回去的路上有微微月光映照。向南遥望功臣山,在云外有盘旋着的石磴。半夜渡过锦水,再住一晚留在石镜。缅怀周氏和李氏,能够作《洛生咏》。明天那三人到来,作诗的格律将严格号令。乘坐竹轿放置好纸笔,得到好句比千乘还重要。玲珑山奇特秀美,名声与实际巧妙相符。九仙山更加清幽奇绝,欢声笑语在千山回荡。空岩旁边有破瓮,飞泻的泉水洒在悬磬上。山前见到老虎的足迹,守候的官吏敲响铙鼓竞相喧闹。我这生来就艰难奇特,如同尘土满是锅釜甑。山禽和野兽,知晓我长久不得意。笑着对守候官吏说回去,遇到老虎我自有命运安排。径山虽说遥远,行李稍微可以一同带着。很惊讶王子猷,忽然兴起去山阴的兴致。只要报知菊花开放,我就应当整理归乡的招牌。

赏析

这首诗既有诗人对尘世纷扰的感慨,也有对隐居生活和自然山水的向往。诗中描绘了他希望远离繁华寻找清净之所,学习道禅却又自觉不足。他倡导以高论犀柄般的言辞来交流。接着描述了一路的游历所见,包括山水、山寺、古迹、自然景象等,展现了丰富的景色和独特的氛围。同时提及了一些人物和典故,增加了文化内涵。还表现出其面对人生困境的豁达态度,对自然和自由的喜爱。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和经历。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