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陈述古二首

· 苏轼
漫说山东第二州,枣林桑泊负春游。 城西亦有红千叶,人老簪花却自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漫说:不要随意说,可理解为“别说” 。
  • **山东第二州:这里大概指密州。宋朝时山东是一个宽泛地域概念,密州在这一区域内被作者形容为地位重要居第二之列 。
  • **枣林桑泊:枣树林和有桑林的湖泊等地,指代可供游玩的景致 。
  • **:辜负。
  • **千叶:这里指千叶牡丹,花重瓣,花朵大且好看 。
  • **簪花:把花插在头上 。

翻译

别说密州只是山东地区排名第二的州府,这里枣林遍布、桑林湖边本是春游的好去处,可惜都被辜负了。城西也有那重重叠叠艳丽的牡丹,可我人已老去,再把花插在头上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赏析

这首诗中苏轼以调侃的语气开篇,“漫说山东第二州”看似对密州地位有所不屑,但实际蕴含对密州发展有所期待之意 。“枣林桑泊负春游”体现诗人政务繁忙或是当地环境不佳而没时间或兴致游玩,表达对岁月蹉跎、美景空负的感慨 。 “城西亦有红千叶”描绘了密州城西也有美好花卉,和“枣林桑泊”同为密州值得欣赏的景致 。最后“人老簪花却自羞”尤为精彩,一个充满生活趣味却又略带心酸无奈的形象跃然纸上,通过人老簪花的反差,表现出诗人内心感慨自己年华老去,即便面对美景也难以释怀心中惆怅,在闲趣中蕴含着复杂的人生况味,既有对自然美好事物的向往,又有对时光流逝、自身境遇的感叹,短短几句将复杂情感融为一体,生动展现出苏轼谪居生活中的心境变化。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