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 赠徐君猷三侍人之胜之

· 苏轼
双鬟绿坠,娇眼横波眉黛翠。妙舞蹁跹,掌上身轻意态妍。 曲穷力困,笑倚人旁香喘喷。老大逢欢,昏眼犹能仔细看。
拼音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木兰花》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鐘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端己《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後阕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後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鐘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後阕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鐘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後阕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阕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前後阕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百一字,前阕五平韵,後阕七平韵。兹陈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减字木兰花》四字句与七字句相间,句句用韵,仄韵与平韵交互,每两句为一意群,词意转折,适於各种题材,故宋人用此调者极多。《梅苑》李子正词名《减兰》。徐介轩词名《木兰香》。《髙丽史·乐志》名《天下乐令》。 题注:傅注本及元延祐本俱未收,唯见明吴讷钞宋曾至游辑《东坡词拾遗》。 双鬟:龙楡生笺:「白乐天《续古诗十首(其五)》:『窈窕双鬟女,容德俱如玉。』」 横波:龙楡生笺:「傅武仲《舞赋》:『眉连娟以增绕兮,目流睇而横波。』」 蹁躚:龙楡生笺:「张平子《南都赋》:『翘遥迁延,䠥?蹁躚。』」 掌上身轻:龙楡生笺:「《赵飞燕外传》:『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南史·卷六十三·羊侃传》:『儛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上舞。』」 香喘:龙楡生笺:「欧阳炯《浣溪沙》词:『兰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纖缕见肌肤,此时还恨薄情无。』」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双鬟(huán):古代年轻女子的两个环形发髻。

翻译

那女子两个环形的发髻上绿坠摇动,娇艳的眼睛如横波流转,眉色如翠黛。美妙的舞姿轻盈旋转,就像赵飞燕能在人掌上起舞般轻盈,神态娇美。 歌舞到了曲终人困的时候,她笑着倚靠在他人身旁香气喘喘喷出。年纪大了遇到这样的欢乐,昏花的眼睛还能够仔细观看。

赏析

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一位舞女的姿态样貌与歌舞之美。词的上阕着重描写舞女的容貌与舞姿,通过“双鬟绿坠”“娇眼横波眉黛翠”展现其美丽动人,“妙舞蹁跹,掌上身轻”则凸显其舞姿的曼妙轻盈。下阕则描述了舞女舞后的情态及苏轼自己的感受,“笑倚人旁香喘喷”显得十分鲜活,“老大逢欢,昏眼犹能仔细看”既表现出苏轼对这场表演的兴致,也从侧面烘托出舞女表演的精彩引人。全词语言明快,生动形象,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