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五绝

· 苏轼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腰镰:腰间插着镰刀。
  • 笋蕨:笋和蕨菜。
  • 闻韶:典出《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迩(ěr)来:近来。

翻译

七十岁的老翁还亲自腰插镰刀去劳作,对着春山的笋和蕨菜的香甜感到惭愧。哪里是因为听了韶乐而忘记了肉味,实在是近来三个月都没有盐可吃啊。

赏析

这首诗以老翁的行为和感受来反映山村生活的艰辛和艰难。诗中通过老翁年纪那么大了还要去劳作,并且对山中美味感到惭愧,体现出生活的不易。后两句则是一种自嘲和感慨,借用“闻韶忘味”的典故,凸显出甚至因为没有盐吃,连肉味都忘记了的那种无奈。苏轼通过简洁的文字和朴素的场景,展现了当时山村生活的一个侧面,既有对现实的记述,也有深深的叹惋。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