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淮上:淮河之上,在诗中代指刘景文所在的地方。
- 双鲤鱼:[shuang li yu] 指书信。古代有将书信藏在鲤鱼形状的木盒中的习俗,后以“双鲤鱼”或“双鱼”代指书信。
- 落墨:落笔、下笔,这里指刘景文诗中的文字。
- 松瘦:形容字体或诗文风格清瘦有力,如同松树般挺拔。
- 掀髯:[xian ran] 笑时或激动时胡须掀动的样子,形容人神态潇洒或有所得意。
- 烈士:古代指志向远大的人。
- 老骥思千里:出自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比喻年岁已老但仍有雄心壮志。
- 哀歌缺唾壶:出自《世说新语·豪爽》,王敦酒后常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并用如意击打唾壶,壶口因此缺了一块。这里以哀歌击打唾壶表示豪情壮志未酬。
翻译
从淮河那边寄来书信,像是机灵地渡过江湖而来。仔细品味信里诗章,落笔处尽显清瘦挺拔,就仿佛能看到你吟诗时潇洒地掀动胡须,神态如同孤独的仙鹤般超凡脱俗。志向远大之人的家风哪里用得着这文人习气,可你我作为书生这种习性却是难以去除。不要因为年岁已老却依旧心怀壮志,就像那醉酒后击打唾壶悲歌的人啊。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回赠刘景文的诗作。开篇用“双鲤鱼”点明收到对方书信,营造出一种跨越江湖传递情谊的意境。“细看落墨皆松瘦”通过对刘景文诗文字风貌的描写,侧面展现其独特气质;“想见掀髯正鹤孤”则进一步想象刘景文吟诗时的潇洒神态,生动而形象。中间两联“烈士家风安用此,书生习气未能无”半带调侃半含感慨,既说志向远大之人不应过多沾染书生习性,又承认这种习性难以摆脱,充满趣味性和生活气息。尾联以“老骥思千里”和“哀歌缺唾壶”典故,一方面鼓励友人不要因年老而放弃壮志,另一方面又略微透着一种对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情真意切,展现了苏轼与刘景文之间深挚的友情以及复杂的人生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