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颍水:淮河的支流,位于今河南省境内。(颍,yǐng)
- 蒲萄绿:形容水色如葡萄酒一般的碧绿。
- 襄阳儿:指擅长歌唱的襄阳歌童。
- 《铜鞮曲》:古代襄阳一带的民歌。(鞮,dī)
翻译
颍水并不是汉水,但它的水也呈现出如葡萄酒般的碧绿。遗憾的是没有襄阳的歌童,来唱那《铜鞮曲》。
赏析
这首诗以颍水起兴,诗人将颍水的碧绿与汉水的碧绿相类比,然而却遗憾此地没有襄阳儿来唱《铜鞮曲》,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寂寥和对特定情境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水色的描写和对歌声的期待,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在特定时刻的某种情感思绪,或许是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又或许是对某种氛围的怀念。整首诗简洁明快,意境清新,用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了一种含蓄的情感。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次韵借观《睢阳老五图》 》 —— [ 宋 ] 苏轼
- 《 北归度岭寄子由 》 —— [ 宋 ] 苏轼
- 《 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 》 —— [ 宋 ] 苏轼
- 《 次韵王巩留别 》 —— [ 宋 ] 苏轼
- 《 和赵郎中捕蝗见寄次韵 》 —— [ 宋 ] 苏轼
- 《 上巳日,与二子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 》 —— [ 宋 ] 苏轼
- 《 书林逋诗后 》 —— [ 宋 ] 苏轼
- 《 次韵钱穆父紫薇花二首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