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林夫当自徙灵隐寺寓居,戏作灵隐前一首
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
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
今君欲作灵隐居,葛衣草屦随僧蔬。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灵隐: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麓。
- 天竺:天竺山,在灵隐寺西南。
- ****春淙(cóng):春天的水流声,这里指春天的溪水。
- ****灵鹫(jiù):灵鹫峰,即飞来峰,在灵隐寺前。
- ****跳波赴壑(hè):水波跳跃着奔向山谷。
- 冷泉亭:在灵隐寺前,冷泉飞瀑之下。
- 萦回:盘旋往复。
- 钱塘:这里指杭州。
- ****葛衣草屦(jù):穿着葛布做的衣服和草鞋。形容生活简朴。葛衣是用葛藤纤维织成的布做的衣服 。草屦是草鞋。
- 随僧蔬:和僧人一样吃蔬菜。
- **二十四考中书:唐朝郭子仪任中书令,历经二十四次考绩。这里代指位居高官,仕途得意。
翻译
在灵隐寺的前方,天竺山的后方,两条山涧春天的溪水潺潺流淌,环绕着一座灵鹫峰。不知道这水是从什么地方涌出来的,只见水波跳跃着奔向山谷,声音如同奔雷轰鸣一般。这溪水仿佛既无情又似有意,难以捉摸,它还愿意在冷泉亭下盘旋往复。我在杭州待了六百来天,到山中短暂停留,连席子都还没捂热就离开了。如今你想要去灵隐寺居住,穿着葛布衣服和草鞋,与僧人一同吃着清淡的素菜。要是能在冷泉边逍遥自在地过上一百日,可比在官场中位居高官强得多啊。
赏析
这首诗开篇描绘了灵隐寺周边的清幽景致,以灵动之笔勾勒出山水的活力。“两涧春淙一灵鹫”,短短一句,点出地点与特色的山水元素。“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生动地表现出溪水的神秘与磅礴气势,使人如临其境。
接着,诗人由景及己,“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写出自己在杭州停留虽久,却无暇深入山中享受隐居之乐的遗憾。
后又以朋友欲隐居灵隐之事展开,“今君欲作灵隐居,葛衣草屦随僧蔬”,描绘出朋友打算隐居的质朴生活。最后“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诗人直抒胸臆,将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与追求高官厚禄相对比,表达出对超脱尘世、淡薄名利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蕴含着苏轼旷达性情与对自由生活的憧憬,笔法巧妙,借事抒情,充满生活趣味与人生哲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