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
扫白非黄精,轻身岂胡麻。
怪君仁而寿,未觉生有涯。
曾经丹化米,亲授枣如瓜。
云蒸作雾楷,火灭噀雨巴。
自此养铅鼎,无穷走河车。
至今许玉斧,犹事萼绿华。
我本三生人,畴昔一念差。
前生或草圣,习气馀惊蛇。
儒臞谢赤松,佛缚惭丹霞。
时时一篇出,扰扰四座哗。
清诗得可惊,信美辞多夸。
回车入官府,治具随贫家。
萍韭与豆粥,亦可成咄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黄精:一种中药名。
- 胡麻:即芝麻。
- 丹化米:道教中的一种说法。
- 噀(xùn):含在口中而喷出。
- 铅鼎:指炼丹的器具。
- 河车:道教语,指气功内丹术。
- 三生:佛教用语,前生、今生、来生。
- 畴昔:往昔,以前。
- 儒臞(qú):指瘦弱的儒生。
- 赤松:传说中的仙人。
- 佛缚:佛教相关的束缚。
- 丹霞:此处可能指丹霞天然禅师。
翻译
清扫白色并非是黄精,身体轻盈岂是因为胡麻。奇怪您仁爱且长寿,没觉得生命有尽头。曾经有丹药化作米,亲自传授大枣如瓜般大。云气蒸腾如同雾气小楷,火灭了能含着水喷出雨巴。从这开始用铅鼎来修炼,无穷无尽地运行河车。到现在许玉斧,还与萼绿华有交往。我本是三生之人,往昔有一念之差。前生或许是草书圣人,残留的习气像惊蛇。儒生瘦弱比不上赤松仙人,受到佛教束缚而惭愧不如丹霞。时时能写出一篇诗,扰得四座喧哗。清新的诗令人惊叹,确实美好辞藻也多夸赞。调转车头进入官府,置办酒食器具根据贫穷人家的情况。萍菜韭菜和豆粥,也可以很快准备好。
赏析
这首诗内容丰富,富有想象力和奇幻色彩。诗中苏轼对张朝奉的仁爱和长寿表示钦佩,描述了一些道教修炼的场景和意象。同时也提到了自己与佛教、道教的关系,以及自己前世的可能身份,展现出他思想中的多元和深邃。诗中还描写了他诗作的影响力,以及面对官府宴请时的态度,提到即使是简单的食物也能很快准备好。整首诗既充满了仙道气息,又不乏生活感悟,语言灵活多变,极具苏轼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