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沈长官三首

· 苏轼
造物知吾久念归,似怜衰病不相违。 风来震泽帆初饱,雨入松江水渐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节奏来和诗,是一种古代诗歌创作的常见形式。
  • 沈长官:未详,可能是当时的官员,诗人为其和诗。
  • 造物:大自然,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
  • :回家,此处指诗人想要回归的地方。
  • 似怜:好像怜悯,表示对诗人的同情。
  • 衰病:年老体弱,疾病缠身。
  • 震泽:古称太湖,位于江苏、浙江之间。
  • 帆初饱:形容帆船饱满鼓胀,暗示顺风行驶。
  • 松江:今上海地区的河流,流入黄海。
  • 水渐肥:形容雨后河水涨满,水质丰润。

翻译

大自然似乎知道我长久以来的思乡之情,仿佛怜悯我年迈多病,允许我如愿以偿。 微风吹过太湖,帆船开始饱满地扬帆;雨滋润了松江,河水渐渐丰满起来。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家乡深深思念的诗作。苏轼通过描述风助帆行、雨润江水的自然景象,巧妙地寓情于景,流露出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感慨。诗中的"似怜衰病"一句,透露出诗人因年老体弱而未能早日归乡的无奈与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出苏轼一贯的豪放风格,同时也流露出他的细腻情感。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