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颜长道送傅倅

· 苏轼
两见黄花扫落英,南山山寺遍题名。 宗成不独依岑范,鲁、卫终当似弟兄。 去岁云涛浮汴泗,与君泥土满衣缨。 如今别酒休辞醉,试听双洪落后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也叫步韵。
  • 傅倅(cuì):“倅”指副职,傅倅即姓傅的副职官员 。
  • 黄花:此处指菊花。
  • 扫落英:清扫飘落的花瓣。 落英:落花。
  • 南山山寺:南山的寺庙。南山具体所指需结合当时地理背景,可能是一地有名的山峦。
  • 宗成不独依岑范:此句有典故。宗、岑、范可能指某几个人,大意是成就不只是依靠某些榜样。这里可能用典来表达不单纯依靠前人模式获得成就之意 。
  • 鲁、卫:两周时期的两个诸侯国,此处借指友人之间关系如同鲁、卫两国一样亲近,最终会情谊深厚如兄弟。
  • 云涛:像云一样的波涛,形容水面波涛汹涌。
  • 浮汴泗:在汴水和泗水之上航行。 汴泗:汴水和泗水,均为古代河流名。
  • 衣缨:衣服和系在颔下的帽带,指代全身。

翻译

两次看到菊花飘落清扫着落花,南山的寺庙处处都留下了我们的题名。建功立业不只是要依靠前人榜样,我们之间关系终将如鲁卫两国般亲密似兄弟。去年我们在波涛汹涌的汴水和泗水上出行,身上满是泥土沾染了衣缨 。如今离别的酒宴上不要推辞醉酒,且来听听那双洪水流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友人的唱和之作。开篇“两见黄花扫落英,南山山寺遍题名”描绘出诗人与友人在时光流转中同赏秋景、共游山寺的美好回忆,这些场景充满了雅趣,也见证了他们深厚的交往。 “宗成不独依岑范,鲁、卫终当似弟兄”,借典故表达自己对于成就自我的看法,同时也强调了和友人之间情谊必将如同鲁卫之间的亲近,体现了对友谊发展的美好期许和坚定信念。 “去岁云涛浮汴泗,与君泥土满衣缨”,回忆了过去一同在水上出行时的艰辛经历,虽历经风浪满身泥土,却流露出兄弟间同甘共苦的真挚情感 。 最后的“如今别酒休辞醉,试听双洪落后声”,则将笔触拉回现实,面对离别,诗人希望友人不要推脱醉酒,颇有“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味,而一同倾听双洪流水声,更是带着几分悠然洒脱又略带惆怅的离别氛围,使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既有过去经历的回顾、对友情的珍视,又有面对离别的复杂心境,展现出苏轼诗作一贯的情感丰富、意境深邃的风格。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