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钱安道寄惠建茶

· 苏轼
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胸中似记故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 为君细说我未暇,试评其略差可听。 建溪所产虽不同,一一天与君子性。 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 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纵复苦硬终可录,汲黯少戆宽饶猛。 草茶无赖空有名,高者妖邪次顽懭。 体轻虽复强浮沉,性滞偏工呕酸冷。 其间绝品岂不佳,张禹纵贤非骨鲠。 葵花玉?不易致,道路幽险隔云岭。 谁知使者来自西,开缄磊落收百饼。 嗅香嚼味本非别,透纸自觉光炯炯。 秕糠团凤友小龙,奴隶日注臣双井。 收藏爱惜待佳客,不敢包裹钻权幸。 此诗有味君勿传,空使时人怒生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我官于南我在南方任职。苏轼当时在杭州等地任职。
  • 山茗山中的茶叶
  • 自省自己内心省悟。省,读音为xǐng。
  • 差可听大体还可以一听。差,读音为chā ,大致、稍微之意。
  • 森然严正的样子
  • 不可慢不能轻慢
  • 骨清肉腻和且正内质清澈,滋味醇厚平和且品性纯正
  • 雪花雨脚指一般茶的茶汤表现
  • 真味永真正的韵味悠长
  • 苦硬指茶的味道苦涩且质地硬实
  • 可录值得记载、认可
  • 汲黯少戆(zhuàng)宽饶猛:用汲黯的刚直、盖宽饶的猛烈来比喻茶性。汲黯,汉武帝时大臣,以直谏闻名;盖宽饶,汉宣帝时官员,性格刚猛。戆,鲁莽、刚直。
  • 无赖没什么可取之处
  • 顽懭(kuàng)愚顽而刚愎 。懭,读音kuàng ,古同“犷”。
  • 体轻虽复强浮沉: 茶体轻,虽然在水中勉强起伏。
  • 性滞性质滞重
  • 工呕酸冷容易让人胃中泛酸发冷
  • 骨鲠(gěng)正直。鲠,读音gěng,鱼骨,比喻刚直。
  • 葵花玉?:文中指珍贵的建茶。?,读音为团(tuán ),是古代圆形有孔的玉器,这里应指茶饼类似玉?的形状。
  • 磊落众多的样子
  • 透纸自觉光炯炯隔着包装纸也能感觉茶的光彩照人
  • 秕糠团凤友小龙:把团凤、小龙等名茶以外的茶比作秕糠。秕,读音为bǐ ;秕糠指瘪谷和米糠,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 团凤、小龙,都是当时的名茶。
  • 奴隶日注臣双井:把日注、双井茶看作是不如团凤、小龙等的二等茶。日注、双井也都是茶名。
  • 怒生瘿(yǐng):生气得生了瘿病。瘿,读音为yǐng ,颈瘤病,俗名大脖子病。

翻译

我在南方为官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把当地溪水边、山间所产的茶都尝了个遍。那些茶叶的模样,我心里仿佛还记得,但嘴上却难以描述清楚,只能自己内心感受。 要为您详细说说实在没时间,那就大致评论一下,您姑且听一听。建溪产出的茶虽然品类不同,但每一种都好似被赋予君子的品性。 它们严正可爱,不能对其轻薄慢待。其内质清澈、滋味醇厚平和还品性纯正。那些平常茶所谓的“雪花雨脚”之类表现根本不值得一提,只有品尝过建茶才知道真正悠长的韵味。 即便有的建茶味道苦涩质地硬实,仍值得认可,就如汲黯的刚直和盖宽饶的猛烈虽有所不同但各有可取。 而那些普通草茶实在没什么长处,徒有虚名,稍微好点的也带着些妖邪之气,差的更是愚顽刚愎。它们茶体轻,在水中虽能勉强沉浮,但性质滞重,还容易让人胃中泛酸发冷。 这些草茶里所谓的绝品也不见得好,就如同张禹虽被称贤却不够刚正。 珍贵的葵花玉?茶很难得到,因为产茶之地道路艰险,隔着重重云岭。 谁能想到有使者从西方而来,打开信件一看,竟然满满收到了百饼茶。 只是嗅闻香气、品尝滋味,这茶就不同凡响,隔着包装纸都感觉光彩照人。 (比起这建茶来)其他茶就如秕糠一般,团凤、小龙这样的好茶为尊,日注、双井之流只能算二等。 这些好茶要小心收藏,留着款待佳客,可不敢拿去贿赂权贵以求宠幸。 这首诗有其中的意趣,您别到处传,不然平白让那些人恼得生了病。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收到友人钱安道寄来的建茶后写的答谢之作。苏轼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己对南方各类茶叶的品鉴心得融入诗中,尽显对建茶的喜爱与推崇。诗的开篇,先表明自己在南方尝遍各类茶,为下文引出建茶做铺垫。接着以比喻等手法详细描述建茶具有君子之性、内质清幽、滋味醇厚等优点,与普通草茶形成鲜明对比,贬草茶而扬建茶。在描写建茶的珍贵难得时,通过路途艰难等突出其来之不易。诗中语言生动形象,多处用典,将茶性与古人品性类比,增加了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同时,还借诗传达出坚守操守,不随波逐流、不钻营权贵的高尚志趣,使整首诗既有对茶的品析,又有人生态度的表达,展现出苏轼洒脱豁达又清正高雅的心境。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