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 苏轼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 浅深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 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 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馀芳鲜。 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 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 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 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 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便。 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延缘。 问道若有得,买鱼勿论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愚贤:愚蠢和贤明的人,泛指所有人。
  • :舍弃,这里指被社会淘汰或排斥。
  • 宁非天:难道不是天意如此吗?宁,岂,难道。
  • :佛寺。
  • 幽寻:深入探寻幽静之地。
  • 清夜梦:夜晚清寂的梦境。
  • 使者节:朝廷使者的身份,象征着权力和职责。
  • 风采烁云烟:形容人的风度神采如云烟般耀眼。
  • 碧巘:青翠的山峰。
  • 屏骑从:摒弃随从人员。
  • 僧榻:僧人用的床铺。
  • 壁间诗:墙壁上的诗作。
  • 意所便:心意所向的地方。
  • 古渔父:古代的渔夫,象征隐逸生活。
  • 延缘:延伸,引申为自在生活。

翻译

西湖是天下最美的景色,不论智者还是愚者,来到这里都会沉醉其中。美景的深浅层次各不相同,谁能真正领略它的全部呢?我本性狂放正直,早已被世俗抛弃。只有独自享受山水之乐,这或许也是上天的安排吧。西湖有三百六十座寺庙,我穷尽岁月去探寻它们的幽深之处,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奇妙,但这种感觉只能用心体会,难以言表。至今夜晚的清梦里,还能回味那西湖的美景。而你,持有使者的身份,你的风采如同云烟般耀眼。清澈的溪流和青翠的山峰,又怎会为了你而格外美丽呢?何不暂时放下随从,借僧人的床榻休息片刻,在那里阅读我壁间的诗篇,让心灵得到清凉,洗涤烦恼。无需道路指引,只随心意前往,也许你会遇到隐居的渔父,在芦苇丛中自在生活。如果能有所领悟,买鱼时甚至可以不必计较钱财。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寄给友人晁美叔的作品,表达了他对西湖美景的深深眷恋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以西湖为背景,描绘了游者的各种感受,既赞美了西湖的博大精深,也展现了自己超脱世俗的追求。诗中通过“独专山水乐”、“清流与碧巘”等画面,寄寓了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晁美叔身居高位的劝诫,希望他能暂时放下繁杂事务,体验简朴的隐逸生活。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体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观和对理想生活的热烈追求。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