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

· 苏轼
祇知楚越为天涯,不知肝胆非一家。 此身如线自萦绕,左旋右转随缫车。 误抛山林入朝市,平地咫尺千褒斜。 欲从稚川隐罗浮,先与灵运开永嘉。 首参虞舜款韶石,次谒六祖登南华。 仙山一见五色羽,雪树两摘南枝花。 赤鱼白蟹箸屡下,黄柑绿橘笾常加。 糖霜不待蜀客寄,荔支莫信闽人誇。 恣倾白蜜收五棱,细斸黄土栽三桠。 朱明洞裹得灵草,翩然放杖凌苍霞。 岂无轩车驾熟鹿,亦有鼓吹号寒蛙。 山人劝酒不用勺,石上自有樽罍洼。 径从此路朝玉阙,千里莫遣毫釐差。 故人日夜望我归,相迎欲到长风沙。 岂知乘槎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 世间谁似老兄弟,笃爱不复相疵瑕。 相携行到水穷处,庶几一见留子嗟。 千年枸杞常夜吠,无数草棘工藏遮。 但令凡心一洗濯,神人仙药不我遐。 山中归来万想灭,岂复回顾双云鸦。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祇(zhǐ):仅仅,只。 楚越:古代楚国和越国,泛指距离遥远的地方。 天涯:天边,形容极远的地方。 肝胆:比喻关系密切,心意相通。 缫(sāo)车:缫丝的工具,这里形容自己的身不由己,像丝线随缫车转动。 朝市:朝廷与集市,这里指官场。 咫尺:很近的距离。 褒斜:褒斜道,古代穿越秦岭的交通要道,这里形容官场的艰难险阻如同褒斜道一样。 稚川:东晋葛洪,字稚川,曾在罗浮山炼丹。 灵运:谢灵运,东晋至南朝宋时期诗人,曾在永嘉任职。 虞舜:上古五帝之一。 韶石:在广东韶关,传说虞舜曾在此演奏韶乐。 六祖: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南华:南华寺在广东韶关,是六祖弘法的重要道场。 笾(biān):古代祭祀和宴会时盛果脯的竹器。 糖霜:即冰糖。 荔支:即荔枝。 恣(zì):尽情,随意。 五棱:未详细所指,推测为当地水果之类。 斸(zhú):挖掘。 三桠:三桠苦,一种中药材。 朱明洞:在罗浮山,传为道家洞府。 轩车:有屏障的车。 樽罍(zūn léi)洼:石头上天然形成的像酒器的洼坑。 玉阙:神仙居住的宫殿,这里指内心向往的美好境界。 长风沙:在安徽安庆长江边。 乘槎(chá):传说中乘坐木筏上天。 天女:神话中的仙女。 相疵瑕:互相指责缺点。 庶几:或许可以,表示希望。 子嗟:未明确所指意象,或指友人。 枸杞:一种中药材,传说千年枸杞有灵性能像犬一样夜吠。 双云鸦:未详细所指,推测可能有指代或象征意。

翻译

只以为楚越之地已是天涯海角般遥远,却不知彼此心意相通亲如一家。我这身躯就像丝线般自行缠绕,左旋右转全随着缫车难以自主。当初错误地离开山林投身到官场,平地里也仿佛咫尺之间就有像褒斜道那样的艰难险阻。我想要跟随葛洪到罗浮山隐居,又想先像谢灵运那样去开启永嘉的山水之缘。首先参拜虞舜时的韶石,接着去南华寺拜谒六祖。在仙山上看到了色彩斑斓的鸟儿,雪白的树间两次采摘到南方特有的花枝。红色的鱼白色的蟹不停地用筷子夹食,黄色的柑橘绿色的橘子常常堆满食器。糖霜不必等蜀地的朋友寄来,荔枝也不要轻信福建人的夸赞。尽情地倾倒白蜜采摘五棱果,细细挖开黄土栽种三桠苦。在朱明洞里寻得神奇的灵草,飘飘然扔掉手杖凌驾于青霞之上。难道会没有轩车来驾驭驯养熟的鹿,也有寒蛙般的鼓吹声。山里人劝酒都不用勺子,石头上自有天然的酒杯洼坑。径直沿着这条路去去往神仙的宫殿,千里行程千万不要有丝毫偏差。老朋友日夜盼望着我归来,甚至想要到长风沙来迎接我。哪里知道我此时仿佛乘坐木筏来到天女身旁,独自靠着云机看织女纺纱。这世间有谁能像我们这对老兄弟,深厚的情谊不再互相挑剔指责。一起携手走到水流的尽头,或许能见到那个让我们留恋的人。山中千年的枸杞常常在夜里发出像犬吠的声音,数不清的草荆棘善于隐藏遮蔽。只要能让世俗之心彻底洗涤干净,神人仙药就不会离我遥远。从山中归来后种种杂念都消失了,哪里还会回头去看那所谓的双云鸦。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的一首寄情之作。整首诗情感真挚而复杂,既蕴含着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又充满了对自然山水、隐居生活的向往,更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情谊。

开篇“祇知楚越为天涯,不知肝胆非一家”以距离之遥远与心灵之亲近做对比,点出与友人虽相隔甚远但情谊深厚。接着用“此身如线自萦绕,左旋右转随缫车”形象地写出自己在官场身不由己的状态。诗中大量引用典故,如提及葛洪、谢灵运、虞舜、六祖等,既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又巧妙地传达出自己的心志。描写自然物产时,如对“赤鱼白蟹”“黄柑绿橘”“糖霜”“荔支”等的描述,展现出当地丰富的物产,充满了生活气息。在描写山中奇幻景象与洒脱自在的生活时,像“朱明洞裹得灵草,翩然放杖凌苍霞”营造出一种空灵、超凡的意境,表达了对神仙般自在生活的追求。结尾表达对尘世杂念的超脱,友人情谊的珍视,使诗歌在情绪上有一个收束,整体情感饱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