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贫士七首,并引

· 苏轼
长庚与残月,耿耿如相依。 以我旦暮心,惜此须臾晖。 青天无今古,谁知织乌飞。 我欲作九原,独与渊明归。 俗子不自悼,顾忧斯人饥。 堂堂谁有此,千驷良可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庚:金星的别名。读音:(cháng gēng)
  • 耿耿:形容明亮的样子。
  • 须臾:片刻,一会儿。(xū yú)
  • 织乌:借指太阳。因太阳每日东升西落,如织梭之往来,故称。
  • 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后泛指墓地。
  • :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sì)

翻译

金星与残月,明亮地相互依傍。 以我从早到晚的心境,珍惜这短暂的光辉。 青天不分古今,谁知道太阳如织梭般运行。 我想要去到九原之地,独自与陶渊明一同归去。 世俗之人不自我哀悼,却忧虑别人是否饥饿。 那些威风凛凛的人谁能做到这样,即使拥有千辆马车也是可悲的。

赏析

这首诗中,苏轼通过描绘长庚与残月的相依,以及对短暂光辉的珍惜,表达了对时光和人生的思考。他提到青天无古今,暗示了时间的永恒和人世的变迁。苏轼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仰和向往,希望能像他一样超脱世俗。同时,诗中对俗子的批判,认为他们不知自我反省,只担忧他人的温饱,而那些表面威风的人,即使拥有财富和地位,也是可悲的。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