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季默以油烟墨二丸见饷,各长寸许,戏作小诗
书窗拾轻煤,佛帐扫馀馥。
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玉。
痴人畏老死,腐朽同草木。
欲将东山松,涅尽南山竹。
墨坚人苦脆,未用叹不足。
且当注虫鱼,莫草三千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欧阳季默: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与苏轼交往密切。
- 油烟墨:由油烟和胶制成的高质量墨,色泽黑亮,质地细腻。
- 丸:这里指墨块,圆形。
- 书窗:书房窗户,读书写字的地方。
- 轻煤:指煤炭的粉末,这里比喻轻细的墨屑。
- 佛帐:佛教徒的帷帐,借指书斋或书房。
- 馀馥:残留的香气,这里指墨香。
- 辛勤:勤劳刻苦。
- 一寸玉:形容珍贵的墨块,如玉般珍贵。
- 痴人:痴心之人,此处指对学问有执着的人。
- 畏老死:担心岁月流逝,人生衰老。
- 腐朽:比喻人的衰老无用。
- 东山松:出自《晋书·谢安传》,“东山再起”的典故,指隐居后重新出仕。
- 涅尽:用火焚烧,这里指消灭或消耗。
- 南山竹:泛指众多的竹子,寓意丰富。
- 墨坚人苦脆:墨块虽硬,人的生命却脆弱。
- 虫鱼:古代书籍上的注解,此处指学术研究。
- 三千牍:形容大量的书籍,牍是古代书写材料。
翻译
在书房里捡起轻轻的墨屑,像佛帐中的余香般清新。经过无数个夜晚的辛勤劳作,才得到这寸许珍贵的墨块。那些痴迷于学问的人害怕老去和死亡,如同腐朽的草木一样。他们想把东山的松树般的志向,通过研磨墨来实现,甚至想要消灭掉南山的所有竹子。墨虽然坚硬,但人的生命却如此脆弱,不必为此感叹不够。暂且用来注解书籍,不要急于撰写大量著作。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收到好友欧阳修赠送的油烟墨时所作,表达了对学问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以“一寸玉”象征墨的珍贵,又以“东山松”、“南山竹”寓言人的理想与追求。同时,诗人提醒自己和他人,尽管墨坚,人生短暂,应当珍惜时间,专注于学术研究,而不必急于著述。诗的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出苏轼淡泊名利、注重实际的品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引 》 —— [ 宋 ] 苏轼
- 《 万州太守高公宿约游岑公洞,而夜雨连明,戏赠二小诗 》 —— [ 宋 ] 苏轼
- 《 诸葛亮论 》 —— [ 宋 ] 苏轼
- 《 次韵秦少游王仲至元日立春三首 》 —— [ 宋 ] 苏轼
- 《 次韵曾子开从驾二首 》 —— [ 宋 ] 苏轼
- 《 村醪二尊献张平阳其一 》 —— [ 宋 ] 苏轼
- 《 狄咏石屏 》 —— [ 宋 ] 苏轼
- 《 书林次中所得李伯时《归去来》、《阳关》二图后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