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子由瘦

· 苏轼
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 土人顿顿食藷芋,荐以薰鼠烧蝙蝠。 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 十年京国厌肥羜,日日烝花压红玉。 从来此腹负将军,今者固宜安脱粟。 人言天下无正味,蝍蛆未遽贤麋鹿。 海康别驾复何为,帽宽带落惊童仆。 相看会作两臞仙,还乡定可骑黄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花猪肉:指猪肉炖得色泽鲜艳如花的菜肴。
  • 黄鸡粥:黄小米粥。
  • 藷芋:薯类和芋头,当时可能指当地人常吃的食物。
  • 荐以薰鼠烧蝙蝠:用熏鼠和烧蝙蝠的肉来款待。
  • 蜜唧:可能是方言或不常见的食物名,疑为某种甜食。
  • 呕吐:指不适应或不喜欢。
  • 虾蟆:蛙类,此处可能指某种地方的菜肴。
  • 肥羜:肥美的羊肉,苏轼在京都时可能常吃。
  • 蒸花:可能是指用花瓣蒸制的美食。
  • 红玉:形容花瓣娇艳如玉。
  • 脱粟:糙米,与上文的精致饮食相对。
  • 蝍蛆:蝎子,比喻恶劣的食物。
  • 麋鹿:鹿,古代被视为美味佳肴,但与蝎子相比,这里可能含有贬义。
  • 海康别驾:苏轼的朋友或官职,海康是地名。
  • 帽宽带落:帽子带子松脱,形容人的憔悴状态。
  • 两臞仙:两个消瘦的人,自嘲之意。

翻译

五天才能吃到一次像花一样鲜艳的猪肉,十天才有一次黄小米粥。当地人天天吃着薯类和芋头,还拿熏鼠和烧蝙蝠来招待。听说有人连蜜唧都尝过,结果恶心到想吐,稍微接近点蛙肉,也只是因为当地风俗。在京都十年,我已经厌倦了肥美的羊肉,每天看着花瓣蒸出的美食,像是压在红玉上的花朵。我的胃向来能承受大鱼大肉,但现在应该适应吃糙米了。人们常说天下没有真正的美味,蝎子也不见得就比鹿好。你在海康又在做什么呢?帽子带子都松了,让仆人都吓一跳。我们俩相见,恐怕都是瘦骨嶙峋的神仙了,回到家乡,一定能骑着黄鹄畅游。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字子由)的一首调侃之作,通过对比兄弟二人在京都和家乡的饮食生活,表达了对子由身体状况的关心以及对京城生活的厌倦。诗中运用夸张和幽默的手法,描绘了京城的奢华饮食与海康的朴素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兄弟情深的关怀。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认为真正的好滋味在于平淡无奇的家常便饭。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