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病逾月,请郡不许,复直玉堂。十一月一日锁院,是日苦寒,诏赐宫烛法酒,书呈同院

· 苏轼
微霰疏疏点玉堂,词头夜下搅衣忙。 分光御烛星辰烂,拜赐宫壶雨露香。 醉眼有花书字大,老人无睡漏声长。 何时却逐桑榆暖,社酒寒灯乐未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霰(xiàn):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 玉堂:宋以后称翰林院为玉堂。
  • 词头:朝廷命词臣撰拟诏敕时的摘由或提要。
  • 锁院:宋代翰林院处理起草诏令等重大事机,为防泄密,于夜间封锁院、阁,隔断内外往来的制度。
  • 御烛:帝王宫廷所用的蜡烛。
  • 宫壶:即宫酒。

翻译

细微的雪粒稀疏地点缀着玉堂,在夜里写着词头忙得搅动衣服。帝王的蜡烛分散着光芒如同星辰灿烂,拜领赏赐的宫酒带着雨露的香气。醉眼朦胧看着有花字也写得大,老人没有睡意听着漏声很长。什么时候才能追逐那桑树榆树的温暖,在社酒和寒灯旁快乐没有尽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感受和心境。首联写下雪以及在玉堂工作的忙碌。颔联描述了宫廷蜡烛的明亮和宫酒的芳香,体现出受帝王恩宠的情况。颈联通过“醉眼”“老人”等词写出了自己此时的状态和心境。尾联透露出一种对温暖和欢乐氛围的期待。整首诗在细致的景物描写和生活情境的叙述中,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工作的繁忙,也有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宫廷场景的描写,也多少反映了当时的宫廷生活景象。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