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黄鲁直寄题郭明父府推颍州西斋二首

· 苏轼
寂寞东京月旦州,德星无复缀珠旒。 莫嗟平舆空神物,尚有西斋接胜流。 春梦屡寻湖十顷,家书新报橘千头。 雪堂亦有思归曲,为谢平生马少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月旦州:指东汉汝南郡(今河南汝南一带)。月旦,指每月初一。东汉许劭与其从兄许靖喜欢品评当代人物,常在每月的初一发表,所以称汝南地区为“月旦州”。
  • 德星:古以景星、岁星等为德星,认为国有道有福或有贤人出现,则德星现。
  • 珠旒(liú):古代帝王冠冕前后的珠串。
  • 平舆:古县名,在今河南平舆北。
  • 神物:指杰出的人物。
  • 西斋:指郭明父在颍州的书斋。
  • 胜流:犹名流。
  • 湖十顷:形容湖面广阔。
  • 橘千头:比喻物产丰富。

翻译

在寂寞的东京汝南地区,德星不再像帝王冠冕的珠串那样闪耀。不要慨叹平舆县已没有杰出人物,还有郭明父的西斋可接纳名流。春天的梦里屡次寻找那广阔的十顷湖,家书中新传来有千头橘子的消息。雪堂也有思归的曲子,为了感谢我平生的好友马少游。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黄鲁直诗歌的和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含有自己的身世感慨。诗中提到的东京汝南月旦州,有德星传说增添了文化底蕴,“莫嗟”一句转折,引出下文对郭明父和其西斋的赞美。“春梦”和“家书”两句,通过美好的梦境和家乡传来的消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思乡之情。最后以雪堂思归曲及感谢马少游作结,体现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和对友人的珍惜。整体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而生动。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