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期生,并引

· 苏轼
安期本策士,平日交蒯通。 尝干重瞳子,不见隆准公。 应如鲁仲连,抵掌吐长虹。 难堪踞床洗,宁挹扛鼎雄。 事既两大缪,飘然籋遗风。 乃知经世士,出世或乘龙。 岂比山泽臞,忍饥啖柏松。 纵使偶不死,正堪为仆僮。 茂陵秋风客,望祖犹蚁蜂。 海上如瓜枣,可闻不可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安期生:一名安期,人称千岁翁,安丘先生。琅琊人,师从河上公,是秦汉期间燕齐方仙道的代表性人物,黄老哲学与方仙道文化的传人。
  • 策士:谋士;有计策的人。
  • 蒯(kuǎi)通:本名蒯彻,范阳(今河北徐水北固镇)人,因为避汉武帝之讳而改为通。秦末汉初辩士。
  • 重瞳子:指虞舜。
  • 隆准公:指汉高祖刘邦。隆准,高鼻梁。
  • 鲁仲连:又称鲁连,尊称“鲁仲连子”或“鲁连先生”,战国末期齐国人。
  • 抵掌:击掌。
  • 长虹:彩虹。
  • 踞(jù)床洗:《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郦食其见刘邦,“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
  • 挹(yì):舀,酌取。
  • 两大缪(miù):双重差错。
  • 籋(niè):同“蹑”,踩、踏。
  • 经世士:有治国安邦才能的人。
  • 乘龙:比喻成仙。
  • 臞(qú):瘦。
  • 茂陵秋风客:汉武帝。
  • 蚁蜂:比喻极其渺小。

翻译

安期生本来是个谋士,平日里与蒯通交好。曾经去拜见虞舜,却没见到汉高祖刘邦。应当像鲁仲连一样,击掌就能吐出彩虹般的豪情。难以忍受像刘邦那样踞坐在床上让人洗脚,也不愿取像扛鼎那样的英雄气概。事情既然有了双重差错,就飘然去追寻先辈遗留的风尚。才知道那些能经世治国的人,出世或许能乘龙成仙。哪里比得上那些山野中的瘦人,忍受饥饿去吃柏松。纵然偶尔能不死,也正适合做仆人。汉武帝这位茂陵的秋风之客,遥望祖上就如同蚂蚁和蜜蜂般渺小。海上的如瓜似枣的仙物,只可听说而不可遇见。

赏析

这首诗主要围绕安期生展开,对其形象和经历进行了一番感慨与描绘。诗中用安期生与历史上的人物如蒯通、虞舜、刘邦、鲁仲连等进行对比或关联,突出了他独特的品质和境界。同时也感叹那些经世之才与出世求仙之间的不同道路,以及对世事变迁和人生渺小的思索。末句对海上仙物的难求表达了一种对超凡脱俗、难以企及之物的感慨。整体语言精炼,用典恰当,富有哲理意味和历史厚重感。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