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田舍始春怀古二首,并引
退居有成言,垂老竟未践。
何曾渊明归,屡作敬通免。
休闲等一味,妄想生愧腼。
聊将自知明,稍积在家善。
城东两黎子,室迩人自远。
呼我钓其池,人鱼两忘反。
使君亦命驾,恨子林塘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成言:既定的规划或承诺。
- 垂老:接近老年。
- 践:实行,实现。
- 渊明: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隐居著称。
- 敬通:班固《汉书》中的人物,官至太傅,以学问渊博、通达政事而闻名。
- 休闲:指闲暇与休息。
- 妄想:不切实际的想法。
- 愧腼:羞愧难当。
- 自知明:自我认知的清晰。
- 积在家善:在家里积累善行。
- 黎子:古代对平民百姓的称呼。
- 室迩人自远:虽住得近,但人心隔阂,感觉遥远。
- 钓其池:邀请我去钓鱼。
- 人鱼两忘:形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忘却世俗烦恼。
- 使君:古代对地方官员的尊称。
- 恨子林塘浅:遗憾你的居所环境不够开阔。
翻译
我早有归隐的打算,可到了老年却未能真正实践。从未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多次为了责任而放弃闲适。闲暇与忙碌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我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感到羞愧。姑且用清晰的自我认识,慢慢在家里积累一些善行。城东的两位邻居,虽然住得近,但感觉我们的心却相隔遥远。他们邀请我去他们的池塘钓鱼,那一刻人与鱼都忘却了尘世烦恼。地方长官也想一同前来,只可惜他们的居所环境相比显得狭小。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未能如愿归隐的反思。他引用陶渊明和班固的例子,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现实责任之间的矛盾。诗人通过与邻里的互动,描绘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画面,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生活环境的感慨。诗中既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苏轼复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